“熟”后“生”——清代碑学语境下的行草书风嬗变 .pdfVIP

“熟”后“生”——清代碑学语境下的行草书风嬗变 .pdf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美术史论

.

CHINESEARTISTSINPAINTINGCALLIGRAPHY总第期

202111145

“熟”后“生”

 —清代碑学语境下的行草书风嬗变

□王吉凯

[清]郑燮行书五言诗纸本1765年扬州博物馆藏

中国书法艺术发展至魏晋时期诸体齐董其昌,清之王铎、傅山等人,其行草书风的系统为拓展所呈现出的是书卷气之“熟”面的

备,其中尤以能体现文人情志意趣的行草书形成皆是以“二王”笔势系统为本源并加以拓话,那么晚清碑学语境下的行草书创作融入

风在东晋登峰造极,马宗霍《书林藻鉴》称:展,至于上述诸家所呈现出不同的行草书风面北碑简牍意趣所呈现出的别样风格则可视为

“书以晋人为最工,亦以晋人为最盛。晋之貌,乃是其个性气质与审美趣尚并加之不同金石气之“生”面。

书,亦犹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的形式表现技巧所致。总的来说,“二王”既清代碑学的兴盛无疑是中国书法史上的

代之尚也。”①以东晋“二王”父子为代表的今兴,往后的书家在今体行草书创造上总不能一次变革,其改变了传统书法艺术的审美内

体行草书风对中国书法史的影响可谓深远,出其藩篱。降至晚清,碑学浪潮的兴起与诸多涵、打破了固有的取法模式,体现在行草书方

其后书家在行草书的取法学习上总不能出其简牍材料的出土为行草书风的发展提供了更面,其改变了传统士大夫文人灵动潇洒的行草

右,但这一现状却在晚清碑学浪潮的影响下为广阔的取法空间,此一时期诸多碑学书家书风,开启了由“熟”到“生”、由巧到拙、由书

悄然发生转变。如赵之谦、康有为、沈曾植等人均以北碑或简卷气到金石气的审美转换。

清代碑学浪潮兴起之前,行草书风的发牍融入行草书的创作,行草书风的发展也增

展莫不以“二王”为基,尤其是今体行草书风添了更多的可能性,呈现出新的气象。如果说一、以隶法入行草

的发展皆是围绕“二王”来展开。历数书史之碑学浪潮兴起之前行草书风的发展一直围绕在清代碑学兴起之前,行草书风的整体

行草书家,如五代之杨少师,宋之四家,明之“二王”书风来展开,整体基调是以王书笔势取向以董、赵为尚,康有为《广艺舟双楫》称:

100

Copyright©博看网

“康、雍之世,专仿香光;乾隆之代,竞讲子

昂。”②康、乾之际所流行的董、赵之风实因帝

王之喜好推崇所致,凡上有所好则下必甚焉,

故清代前期的行草书风在董、赵影响下呈现出

专尚姿媚的流俗之态。此种情形之下,深识书

者则力求摆脱董、赵之困境,如王澍《论书剩

语》称:“自思白以至于今,又成一种董家恶习

矣。一巨子出,千临百模,遂成宿习,惟豪杰之

士,乃能尽脱耳。”③清初四僧之一的石涛早

年学董字,但随着其眼界智识的日益开阔遂觉

董字去古法甚远而弃之,李《大涤子传》称

其:“得古人法帖纵观之,于东坡丑字法有所

悟,遂弃董不学,冥心屏虑,上溯魏晋至秦汉,

与古为徒。”④对于深识书者的豪杰之士而言,

董、赵之流的行草书风所表现出的流媚轻俗之

态已无法满足于他们对于古法的追求,而在金

石书迹大量出土的情况下,篆隶复兴则推动了

清代行草书风的第一次嬗变。

清代碑学运动的成就首先体现在篆隶书

的复兴方面,徐利明在《“篆隶笔意”与四百

年书法流变》一书中指出“‘篆隶笔意’书法

观念是碑学书风兴起的审美观基础”⑤,又在

《中国书法风格史》中将这一书风现象称之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51****622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