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教学设计
周次
11
时间
5.9
地点
物理实验室
年级
八年级
学科
物理
主备
王贵军
单元课时
9
单元名称
浮力
单元主题及主要内容分析
《浮力》为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十章内容,本章知识是对以前力学知识的延伸扩展,是初中力学部分的一个重点。内容包括浮力的产生、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浮与沉及浮力的利用。教材体现以实验推导理论,再将理论应用于实践的特点。同时,教材编写联系生活实际,注重从生活认识物理,再从物理回归解释生活。
学情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完浮力知识的基础上对浮力知识进行的一次巩固性、系统性的复习。浮力知识的抽象性、综合性较强,对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抽象思维能力要求比较高。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注重情境搭建,通过具体场景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分析问题。注重实验教学,通过具体实验化抽象为形象,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知识基础:学生在学习本节知识之前,对浮力有一定认识,有“只有漂浮的物体才受浮力”的错误前概念。初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会了液体压强的特点和受力分析的基本方法,会利用二力平衡来分析力的大小与方向,这些认识是本节课重要的教学资源。
心理特征:理性思维较弱,对概念的理解、规律的分析有欠缺,但学生好奇心强,具有强烈的探索欲望,动手心情很迫切,但学生仍不具备完整的科学探究能力,具体体现在抽象思维与逻辑推理能力有待提高,处理开放性较强的问题仍存在困难,需要教师积极引导。
认知困难:学生对浮力这一概念仅仅停留在生活常识,思维有一定惯性,缺乏科学分析能力。根据初二年级学生特点,可以通过激发学生认知冲突的演示实验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同时应避免使用过于复杂的实验装置分散学生注意力。
单元课时安排
课题
课型
第*课时
课时对应的单元教学目标
浮力
新课
1
核心素养目标:
1.物理观念
(1)了解生活中常见的与浮力相关的实例,认识一切浸在液体中的物体都要受到浮力的作用,浮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上的;
(2)知道并理解浮力的产生原因,知道浮力的应用并能用浮力的知识解释日常生活、生产中的现象。
2.科学思维
(1)通过推理浮力的产生原因,培养学生科学推理能力;
(2)在理论探究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科学推理的科学思维,在针对演示实验现象提出猜想、表达观点,并通过探究收集证据、加以论证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科学论证的科学思维。
3.科学探究
科学探究上,让学生经历通过实验收集证据,形成合理的解释,并与其他同学相互交流、完善结论的科学探究过程,系统地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4.科学态度与责任
在解释生活现象的过程中形成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探究浮力大小的影响因素。
教学难点:
利用模型分析出浮力产生的原因。
浮力
习题课
1
核心素养目标:
1.了解生活中常见的与浮力相关的实例,知道一切浸在液体中的物体都要受到浮力的作用,浮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上的;
2.知道浮力的产生原因,会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浮力的大小。
3.知道浮力的大小影响因素。
教学重点:
探究浮力大小的影响因素。
教学难点:
利用模型分析出浮力产生的原因。
阿基米德原理
新课
1
核心素养目标:
1.物理观念:
(1)掌握阿基米德原理的基本内容,理解其背后的物理含义。
(2)学会通过实验验证阿基米德原理的正确性。
(3)能够运用阿基米德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科学思维和探究:
(1)通过观察、猜想、设计、操作和分析,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
(2)培养学生实验设计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3)学会从实验中提取有效数据,并用这些数据验证或推翻自己的猜想。
3.科学态度与责任
激发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实验态度。引导学生认识到实验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理解阿基米德原理,掌握其数学表达式,并能够应用其进行浮力大小的计算。
教学难点:
通过实验探究的方式,让学生深刻理解和认识阿基米德原理
教法
本节课根据新课标要求并结合学生情况,综合采用讨论法、物理实验法、讲授分析、多媒体辅助的教法,倡导学生将观察分析、总结归纳的学法相结合,体现出“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学法
(1)观察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发现规律,提出问题。
(2)分析法:在教师的引导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合作法:鼓励学生相互讨论、合作实验,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评价
课堂评价: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表现,给予及时评价和反馈。
作业评价:
1.对学生的课后作业进行认真批改,给予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建议。
2.测验成绩:通过定期测验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