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基于汽车座椅及头枕新规的试验研究与改进措施
本文对汽车座椅及头枕新旧标准进行对比分析,以某乘用车座椅及头枕为分
析对象,按照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新发布的国家
强制性标准法规要求进行各项试验研究。根据试验结果,分析了其有关影响因素,
提出了对应改进方案,在此基础上对新方案进行了试验验证。以期为工程师在产
品设计和试验结果分析上提供参考。
标签:汽车座椅及头枕;强制性试验;影响因素;改进方案
0引言
汽车座椅作为乘员约束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保证乘员安全性和舒适性
方面具有重要作用[1]。随着汽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人们对汽车性能要求的不断
提高,对汽车座椅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座椅及头枕承担着为乘员提供舒适的乘
坐环境、支撑乘员重心的作用,同时在车辆发生事故时,能避免乘员受到伤害或
将伤害降到最低。因此,汽车座椅及头枕性能的优劣直接关系到车内乘员在发生
碰撞等事故时的人身安全[2]。因此,汽车座椅及头枕性能一直是国家要求的强
制性检验项目,当前国内外都建立了相应的标准法规来保证其稳定性和安全性,
如现行的主要有ECER17和GB15083。
1国内新旧标准法规对比
GB15083-2006《汽车座椅、座椅固定装置及头枕强度要求和试验方法》为
现行有效的国家强制性标准。新法规GB15083-2019《汽车座椅、座椅固定装置
及头枕强度要求和试验方法》于2019年10月14日发布,将于2020年7月1
日正式实施。
与GB15083-2006比较,2019新版标准最大的不同是座椅固定装置、调节
装置、锁止装置以及移位装置强度项目以前采用静态试验/动态试验二选一的方
法,现在必须使用动态试验来考核。主要原因是静态试验存在以下弊端:一是静
态试验的加载只能在座椅的质心高度加载一个相当于座椅自身重量20倍的力,
而非座椅整体受力。二是由于座椅形状不规则、质量分布不均,质心测量的误差
被放大,且使用刚性金属杆还是柔性拉带对其进行加载也一直存在着争议。三是
加载速度受当前设备情况限制,普遍采用4~6s加载至设定值,这与实际的普
通碰撞时间(约200ms)相差甚远。由此可见,静态试验中座椅的受力情况和
失效形式都会与实际情况有所不同,从而影响产品工程师的判断。因此动态试验
的全面推行是一种必然。
2试验验证及改进
依据2019版标准,以某中低端乘用车前排座椅为研究对象,针对座椅固定
装置、调节装置、锁止装置以及移位折叠装置的强度试验(动态试验)、头枕性
能试验要求、头枕吸能性试验这三大主要安全性检测项目进行验证。动态试验主
要是检测座椅是否满足强度要求,即在发生碰撞时能够保证其与安全带等约束系
统一起保护乘员安全;头枕性能试验主要考核车辆在碰撞事故中,座椅头枕及靠
背能否经受冲击载荷,以及能否对乘员颈椎、腰部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6];头枕
吸能性试验主要考察车辆碰撞过程中乘员头部在撞击到头枕的瞬间,头枕对撞击
能量吸收的效果,以及头枕在受到冲击载荷后,头枕的变形破坏情况[7]。
2.1试验
第1次试验结果曲线如下图所示。实验结果表明动态试验的前向试验(见图
1)后座椅骨架、固定装置未失效,但靠背调节装置失效,靠背锁紧装置松脱;
在头枕性能试验中加载至806.3N(未达到标准要求的890N)时头枕机构失效
无法继续加载(见图3),这两项试验未通过。动态试验的后向试验(见图2)以
及头枕吸能性试验(见图4、图5)均合格。
头型最大后移量45.6mm,头枕及其固定装置加载至806.3N。
2.2分析整改
2.2.1动态试验的前向试验失效情况分析
现场拆解失效座椅,座椅骨架整体变形较小且不存在母材破损开裂或焊缝撕
裂等框架结构失效的情况、滑轨也未发生损坏。根据经验判断,调角器强度不足
导致试验失效的可能性较大。进一步拆解调角器,检查锁齿板,发现并不存在整
齿或半齿被切断的现象,但锁齿板、齿轮圈啮合齿、固定座的凸台端部有明显划
痕,显示失效模式更接近于调角器被主动解锁后的跳齿现象而非锁齿板强度不足
导致的滑齿状态。正向碰撞过程中调角器的瞬间跳齿,使得靠背向前转动,发生
碰撞时靠背向前倾倒,增大了乘员受伤害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