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龙源期刊网
古典的表征
作者:
来源:《中华奇石》2016年第04期
顾默修,影像艺术家,旅法多年,目前工作生活于上海,业余爱好收藏。
毕减索者,盖毕加索创作后期由繁而简,由绚烂而至平淡之意。人生由做加法,而至做减
法,赏石亦是如此。
在上一期文章中,我们梳理了古典赏石的几种样式,在这一期中,我们来谈一谈古典赏石
的表征。
表征的范畴
今天,在赏石界,提到“瘦、皱、漏、透”这四字真言,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对于每
一个玩石头的人来说,这四字真言都是必经的洗礼。但是,当我们提到“瘦皱漏透”的时候,我
们知不知道,我们到底在谈论什么,我们谈论的是赏石艺术的哪一个范畴。就像我们在提到凌
云、起云、越云、锁云的时候,我们实际上是在谈论赏石的样式。那么瘦皱漏透,到底属于赏
石艺术的哪个范畴呢?
这里我们要引入一个艺术理论中的概念:表征。所谓表征(Representation),字面上的意
思,就是指事物表现出的特征。又称心理表征或知识表征,指信息或知识在心理活动中的表现
和记载的方式,它也是认知心理学的核心概念之一。表征是外部事物在心理活动中的内部再
现,因此,它一方面反映客观事物,代表客观事物,另一方面又是心理活动进一步加工的对
象。表征有不同的方式,可以是具体形象的,也可以是语词的或要领的。
从现存的相关文献中我们可以看出,对赏石的表征做出描述和提析的赏石大家有很多,其
中最为人所称道的是苏轼和米芾,关于他们两人对赏石表征所概括的不同,六百多年之后的郑
燮曾经做过一个有趣的对比:
“米元章论石,曰瘦、曰皱、曰漏、曰透,可谓尽石之妙矣。东坡又曰:„石文而丑‟。一
„丑‟字则石之千态万状,皆从此出。”
与瘦皱漏透相对的,是苏东坡提出的“文而丑”(此话题同样有趣,限于篇幅,另文讨
论)。这两种提法,都属于赏石的表征这一范畴,是同一层次的问题。也是因为这一点,两者
才具有对话的可能性,这也是郑板桥在几百年之后,将它们并置讨论的原因。
对话的迷思
龙源期刊网
一直以来,在赏石界,有这样一种说法,那就是,古人评鉴赏石,有“瘦、皱、漏、透”,
我们今人,则有“质、色、形、纹”,似乎俨然与古人分庭抗礼。其实,稍加分析,便知道这两
个提法并不在同一层面上,瘦皱漏透,谈的是古典赏石的表征,而质色形纹,则是罗列了赏石
的物理质性。这两个话题,根本不在同一个层面上,如果一定要凑在一起,至少也要说清楚,
到底是什么质什么色什么形什么纹,才算是对今天的赏石有一个交代。换句话说,质色形纹,
是一个非常中性的陈述,质地,有好有坏,好要好到什么地步,到底什么样的好质地,才算是
公认的好的质地;不好的质地,要达到赏石的标准,最低的底线又在哪里。又或者说,什么样
的纹理,什么样的色彩,什么样的形状,才算是我们应该追求的标杆,而这些话题并没有说清
楚。
质色形纹罗列出了赏石的四种物理质性。它就像一个平台,为我们交流和讨论赏石提供了
一个谈话的基础,提供了一种对话的可能,它使得我们对赏石的讨论,能够基于一个共同的层
面,使我们的话题规范和约束在质地、色彩、形状、纹理四个范畴之内,让我们可以在共同的
认知基础上进行交流,这样的讨论,才成为讨论。
那么接下来很自然的一个问题就是,为什么古人不从这四个方面来讨论赏石艺术?瘦皱漏
透,似乎全都是从形态的特点上来讨论赏石的,那么是不是其他三个方面就不重要了,或者说
其他三个方面就不需要讨论了?这里面有一个关键性的问题,我们在上一期提到过,赏石行为
在古代属于精英的文化范畴,只有文人士大夫阶层,才会赏玩石头,才会把赏石艺术作为可讨
论的话题。这种文化为中国文人士大夫阶层所专有,普通民众是不会介入这个话题的,并不像
今天,是全民赏石的时代。换句话说,赏石的标准要符合中国精英文化的标准,要符合中国文
人的审美趣味。那么,问题就来了,对于中国的文人士大夫阶层这样的文化精英而言,色彩并
非是一个不需讨论的问题,而是,在谈论赏石艺术之前就已经心照不宣了,是一个先期解决的
“前问题”。那就是,色彩在这个领域里,几乎全都是黑白灰三色,也就是色彩学里的消色
(achromaticcolours),按照色彩学的理论,消色和任何色彩搭配在一起,都显得和谐协调。
形状和纹理也是同样的道理,形状,以自然拙朴为上;纹理,则是以朴素无文为美。这些都是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