禾谷镰刀菌肌球蛋白(Myosin Ⅰ)生物信息学分析及原核表达与纯化.pdfVIP

禾谷镰刀菌肌球蛋白(Myosin Ⅰ)生物信息学分析及原核表达与纯化.pdf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禾谷镰刀菌肌球蛋白(MyosinⅠ)生物信息学分析及原核表达

与纯化

迟梦宇;王健力;黄金光

【摘要】肌球蛋白(MyosinⅠ)是新型杀菌剂氰烯菌酯的靶标蛋白,为探究禾谷镰刀

菌(Fusariumgraminearum)中MyosinⅠ的三维结构及其与氰烯菌酯的互作机制,

进一步阐释禾谷镰刀菌对氰烯菌酯潜在的抗性机理,本研究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

MyosinⅠ氨基酸序列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蛋白分子量大小为134.9ku,等电点为

9.47,不具有信号肽,属非分泌型蛋白,无跨膜区,是亲水性蛋白,具有MYSc保守结构

域.并采用结构生物学的方法,以禾谷镰刀菌(F.graminearum)cDNA为模板,根据

MyosinⅠ重要功能域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进行PCR扩增,克隆了MyosinⅠ重要

功能域基因并构建了三个功能域蛋白表达载体pHAT2-MyosinⅠ39-

720,pETM20—MyosinⅠ39-720,pETM30-MyosinⅠ39-720,将重组表达载体

转化到大肠杆菌BL21(BE3)中,并利用异丙基硫代半乳糖苷(IPTG)进行诱导表达,结

果表明:主要功能域蛋白在大肠杆菌中表达,但主要以包涵体的形式存在.对该蛋白的

生物信息学分析及表达纯化为其结构功能的分析及其与氰烯菌酯互作机制的研究奠

定了基础.

【期刊名称】《青岛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卷),期】2018(035)002

【总页数】8页(P111-118)

【关键词】禾谷镰刀菌;肌球蛋白(MyosinⅠ);生物信息学分析;原核表达;蛋白纯化

【作者】迟梦宇;王健力;黄金光

【作者单位】青岛农业大学植物医学学院/山东省植物病虫害综合防控重点实验室,

山东青岛266109;烟台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山东烟台264000;青岛农业大学植物医

学学院/山东省植物病虫害综合防控重点实验室,山东青岛266109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432.44

小麦赤霉病(FusariumHeadBlight,FHB)主要是由镰刀菌属(Fusariumspp.)真菌

引起的麦类作物上的一种流行性病害,在全世界范围内,禾谷镰刀菌(Fusarium

graminearum)是其最主要的致病菌,由于其发生的普遍性和重要性,在全世界范

围内居于第四位[1]。该病不仅能够降低作物产量造成经济损失,同时病原菌产生

的真菌毒素如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和玉米赤霉烯酮等对人畜的健康安全产生了严重

的威胁[2,3,4]。目前,化学防治中使用杀菌剂是生产上防治小麦赤霉病发生和危害

的主要手段,常用的杀菌剂主要有苯并咪唑类杀菌剂(Benzimidazoles),甾醇脱

甲基酶抑制剂(DMIs)及氰烯菌酯(JS399-19)等。苯并咪唑类杀菌剂自二十世纪七

十年代研发应用以来,有效地控制了小麦赤霉病的发生发展,但由于长期、大量、

单一的使用,目前在田间已经发现了抗性菌株,防治效果显著下降。研究报道β2

微管蛋白198位等关键氨基酸点突变是禾谷镰刀菌对苯并咪唑类杀菌剂产生抗性

的主要机制[5,6,7]。甾醇脱甲基酶抑制剂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应用以来,有效地治

理了对苯并咪唑类杀菌剂产生的抗性现象,减少了染病麦粒中的真菌毒素,其主要

作用于甾醇生物合成中的14α脱甲基酶(CYP51),抑制CYP51的活性,影响麦角

甾醇的生物合成,破坏细胞膜结构和功能,最后导致细胞死亡,起到杀菌作用。但

是由于广泛的使用也引起了真菌的抗药性,而且在田间已经检测到了对甾醇脱甲基

酶抑制剂具有抗性的禾谷镰刀菌菌株,且点突变是最主要的抗药性机制[4,8,9]。

氰烯菌酯(2-氰基-3氨基-3苯基丙烯酸酯,试验号:JS399-19)是由国家南方农药

创制中心江苏基地自主研发合成的一种对镰孢菌具有较高活性的化合物,特别是对

禾谷镰孢菌菌丝生长具有强烈的抑制活性[10,11,12]。它不仅能够降低分生孢子的

萌发率,而且还能够造成分生孢子及其萌发出的芽管畸形,使其侵染寄主的能力降

低,达到防治小麦赤霉病的目的。马忠华、周明国等团队研究发现,氰烯菌酯能够

与禾谷镰刀菌的肌球蛋白MyosinI结合,从而抑制其ATPase的活性,起到杀菌

的作用[13,14]。MyosinI在禾谷镰刀菌中是生长关键基因,不能被敲除。通过紫

外诱变发现,该蛋白上第217位和42

文档评论(0)

183****212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