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春学期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6短文两篇教案(新人教版)_图文.pdfVIP

2019年春学期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6短文两篇教案(新人教版)_图文.pdf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9年春学期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16短文两篇教案(新人

教版)

16短文两篇

1.了解“铭”“说”这两种古代文体及其

特点,积累文言词汇,理解文章内容。

2.理解作者用托物言志的方法表达的高洁

志趣。

3.学习古代仁人志士的高尚品格和情操。

第1课时《陋室铭》

一、导入新课

在中国的诸多文化遗迹当中,有很多帝王将

相的宫府宅邸,它们或者以豪华气派让人惊叹不

已,或者以设计精巧让人流连忘返。但有一处居

所,它既小又简陋,却因主人的一篇铭文而传颂

千载。这就是唐代刘禹锡的“陋室”。下面让我

们学习《陋室铭》,一起走进“陋室”,走进刘

禹锡的精神世界。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了解作者,感知背景

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雅,反映出室主人高洁傲岸的情怀。“可以

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

形”,写生活的高雅脱俗,反映出室主人不为琐

事萦怀的心态。从居室环境之雅、交往人物之雅、

情趣之雅三个方面写陋室不“陋”。

3.文章主旨至“无案牍之劳形”已突出,

意思似乎已写尽,为什么又写诸葛庐、子云亭

呢?

明确:这是作者向深处开拓主题。采用类比,

用历史上诸葛亮和扬子云的名室同自己的陋室

相比,暗示他们居住的本也是陋室,只因主人的

才德而名扬天下,表明自己也有古代名贤的抱负

和志趣。

4.文章起笔写山水似乎与陋室不相干,为

什么要这样写?

明确:古代传说中,山中有神仙,这山就是

名山;水中有蛟龙,这水就是灵水。作者在这里

运用类比的手法,意在说明既然山之名不在于高

而在于仙,水之灵不在于深而在于龙,那么室之

陋与不陋,就不在于它是否豪华富贵,而在于主

人的德行是否高尚。文章先用山水起笔,暗暗施

墨,徐徐点题,如水流直下,水到渠成,十分自

然地写出陋室不陋的原因,即后文的“德馨”。

教师总结:本文在立意手法上托物言志。

“托”的对象是“室”,表现的是作者不贪恋富

贵荣华、淡泊名利、安贫乐道、重视自身修养的

志趣。

目标导学四:写作尝试,拓展迁移

1.为进一步体会中国文人那种超脱红尘的

宁静和宠辱不惊的恬静坦然,可推荐学生阅读以

下篇目:陶渊明的《饮酒》、梁实秋的《雅舍》、

李乐薇的《我的空中楼阁》。

2.仿写一篇铭。

示例一:

交友铭

友不在多,知心就行。貌不在美,心仁则灵。

斯是好友,唯吾真情。遭难舍身救,遇福共分享。

彼此存信任,处事有默契。可以同生死,共患难。

无争吵之乱耳,无猜忌之劳形。战国廉蔺交,盛

唐李孟情。好友云:君交如水。

示例二:

奥运铭

国不在大,技高成名。人不在多,参与就行。

斯是奥运,众星如云。队员现绝技,教练出奇兵。

场上争金牌,场下叙友情。可以破纪录,论输赢。

有拼搏之雄姿,有交流之文明。东方雄狮怒,西

方苍鹰鸣。国人云:看我奥运。

三、板书设计

第2课时《爱莲说》

一、导入新课

荷花也称莲花,它一直是中国画家们喜爱的

绘画题材,也是历来为文人墨客所称颂的景物。

李白的“涉江弄秋水,爱此荷花鲜”和白居易的

“冷碧新秋水,残红半破莲。从来寥落意,不似

此池边”分别抒发了诗人不同的感情。杨万里的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则抒写了

满湖荷花带给人们的无尽喜悦。而宋代哲学家周

敦颐在南康郡做官时,曾亲自率领属下开挖了一

块四十余丈宽的池塘种莲。他凭栏放目,触景生

情,写下了赞美莲花的传世名篇《爱莲说》。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了解作者,熟悉文体

1.了解作者。

周敦颐(1017—1073),字茂叔,谥号元,

北宋哲学家,道州营道(今湖南道县)人。

2.了解相关文学常识。

“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属于论说文的

范畴。它往往带有某些杂文杂感的性质。可以说

文档评论(0)

精品文档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从事一线教育多年 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