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魏晋南北朝时期(220-589年)
政治上:国家分裂,出现民族交融;中央集权制遭到破坏,三省制雏形出现;九品中正制,士族势力强大。
经济上:经济重心逐渐南移,江南得到开发,北魏均田制形成,草市产生。
科技文化上:三教并行,儒学危机;带有分裂割据的烙印和民族交融的特点;书法、文人画等成为自觉艺术。
隋唐时期(581-907年)
政治上:由政权并立到走向大一统,民族交融;中央集权加强。
经济上:江南经济进一步发展;农耕经济繁荣;手工业发达,瓷器出口;商品经济繁荣,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繁荣;重农抑商政策松动。
科技文化上:政策宽松,出现了三教合流的趋势;科技领先世界,文化繁荣,形成中华文化圈。
第6讲魏晋至隋唐时期的政治
一、君主专制的演进
1.魏晋南北朝:形成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三省体制。
2.隋唐:中央实行三省六部制。
(1)内容
三省:指中书、门下和尚书三省,分别负责决策、审议和执行;三省的最高长官都是宰相。
六部:尚书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
(2)影响:三省相互牵制和监督,削弱了相权,保证了皇权的独尊;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以后历朝基本沿袭。
(3)局限:流程式分工,无法从根本上解决专权问题及对权力进行有效监督。
知识补充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门阀政治
门阀士族是以宗族为纽带所形成的封建贵族特权的集团,形成于魏晋之际,鼎盛于东晋,从东晋末至南朝逐渐衰落。门阀政治成为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重要特征。门阀士族在政治上,按门第高低分享特权,世代担任重要官职;在经济上,占有大量土地和劳动力,建立起自给自足、实力雄厚的庄园经济;在社会生活上,不与庶族通婚,甚至坐不同席;在文化上,崇尚清谈,玄学。
二、唐朝中期的藩镇割据
1.背景:唐中期在地方设节度使,名为朝廷藩镇,实为割据势力。
2.概况:一些军镇(藩镇)将领拥兵自重,在军事、财政、人事方面不受中央政府控制的局面,史称“藩镇割据”。这种局面一直持续了一百多年直至唐朝灭亡。
3.影响
(1)藩镇割据造成了中央政府实际管辖地区的缩小,吐蕃、回鹘、西夏等少数民族相继建立地方割据政权。
(2)藩镇之内,征兵重敛,更是加重了人民的负担。
(3)严重削弱了中央集权。
知识补充安史之乱
中国唐代玄宗末年至代宗初年(755年12月至763年2月)由唐朝节度使安禄山与史思明向唐朝发动的战争,是同唐朝争夺统治权的内战,是唐由盛而衰的转折点,也促使唐代开始出现藩镇割据的局面。事件因叛军指挥官安禄山、史思明命名,又因其爆发于唐玄宗天宝年间,也称天宝之乱。
三、选官制度的发展
1.九品中正制
(1)含义:由品评官评定人才优劣,然后授官的制度。
(2)盛行朝代:魏晋南北朝。
(3)选官依据:门第出身。
(4)弊端:不注重才能,真正有才学,但出身低微的人很难为官。
2.科举制
(1)形成与完善
①隋文帝废除九品中正制,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
②隋炀帝时设立进士科,正式创立科举制。
③唐朝继承并加以完善:唐太宗时期,科举以进士、明经两科为主;武则天时,首创武举和殿试。
(2)评价:破除了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情形;保证了专制政府行政人员的来源及文化素养,提高了行政效率;促成了普遍持久的读书风尚,有益于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从追求公平公正的角度来看,有一定的合理性;明清八股取士,阻碍着人们的思想和文化的进步,导致了中国近代的落后。
图示构史科举制的发展历程
四、监察机构
1.汉代以后各朝都有监察机构的设置,如唐代有御史台、宋代有提点刑狱司、元代有御史台等。
2.作用
(1)积极: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监督官员规范执政,防止官员贪污腐败。
(2)局限:专制制度的本质决定了监察体制的实际效能是有限的;监察官员只是帝王的耳目和工具。
五、民族大融合
蜀国与西南少数民族联系加强,吴国境内的山越和汉族共同开发了江南,西晋内迁的匈奴、鲜卑、羯、氐、羌等族与汉族联系日益密切。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后,出现了民族大融合的趋势。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北方的民族大融合。
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选修4)
1.“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客观上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总结历代兴衰的经验;主观上唐太宗心存百姓,选贤任能,励精图治,善于用人与纳谏,社会稳定,经济恢复和发展。
2.“贞观之治”的主要表现
(1)政治:虚心纳谏,选贤与能,加强中央集权,使唐朝政治清明,社会安定。
(2)经济:强调民本思想,实行休养生息政策,使社会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
(3)法律:慎用刑罚,使社会风气得到了很大改观。
(4)思想:文德治国,崇儒尊孔。有利于提高官员素质,扩大统治基础。
(5)民族关系:采取民族平等政策,加强与边疆少数民族的往来或控制,促进民族关系发展。
(6)对外关系:采取积极友好态度和开放政策,促进中外经济与文化交流。
3.唐太宗在中国封建社会历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