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南昌市第一名校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 语文(解析版) .pdfVIP

江西省南昌市第一名校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 语文(解析版) .pdf

  1. 1、本文档共2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江西省南昌市第一名校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语文

(解析版)

南昌一中2023-2024学年度上学期高一第一次月考

语文试卷

试卷总分:150分考试时长: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共31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共13分)

材料一:

《促织》与《变形记》在故事整体设定上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

两篇作品都叙述了变形故事:一个是人变成了蟋蟀,一个则是人变成

了甲虫。借助于这种变形手法,在貌似荒诞的叙述背后,作品表达出

对社会重压下人的命运的思考,即对人与物之间的异化关系或者人的

异化的思考,从而具有了深刻的批判性。

《促织》写的是一个在外力残酷压迫之下的小人物“离魂的人

间惨剧。人原是万物之灵,蟋蟀本是捕捉来给人当小玩意的,但在《促

织》中,一切都被倒转过来──人成了一只可怜虫,而“蟋蟀”倒像

在玩弄着人的命运,成了成名一家生死、吉凶、福祸的主宰。作者表

面上写小小的蟋蟀,实际上则是把封建统治阶级的层层官员和处在社

会底层、身受好几层压迫的老百姓,自上而下地串联起来,淋漓尽致

地表现了专制制度对人性的摧残。

如果说蒲松龄只是无意识地涉及异化的问题,那么卡夫卡则是有

意识地以表现主义的艺术手法,深刻表现了现代资本主义普遍的人的

异化现象。人在一夜间变成了甲虫,从生理现象看,是反常的、虚妄

的、荒诞的;而从社会现象上讲,又是正常的、可能的、现实的。在

资本主义社会,人一旦失去谋生的能力、谋生的手段、谋生的资本、

谋生的机会,就无异于变成一只甲虫。格里高尔发觉自己变成甲虫后,

那一串焦急的心理活动正反映了他一年到头过的都是那种惴惴不安、

灰黯屈辱的日子。这也就是资本主义社会中“非人的生活。

《促织》思考问题的向度首先指向社会,而《变形记》则主要是

对个人命运的关注。不同的思考向度,体现出中西方两种文化的不同

影响。我们知道,中国社会是建构在一个个家庭的基础上的,家庭是

社会的最小单位。在这样的社会格局中,个人的所有生存目的、生存

价值指向的都是家庭和社会。在中国人的心目中,群体的利益(更多

的时候就是家庭)高于一切,所以衣锦还乡、光宗耀祖就成了很多中

国人的追求。而西方社会结构的最小单位是个人,或者说是依附于团

体的个人。因此,强调个人的权利,对个人的关注,就成了西方社会

鲜明的特点。因着文化的不同,中西方在思考问题时就会表现出相应

的差异性。中国人总是将人置于特定的社会环境下来观照,并进而思

考人的命运;而西方人则习惯于以自我的眼光去审视社会,从而思考

人的命运。《促织》与《变形记》所体现出的不同的思考向度正是这

样一种具体的表现。

正是基于不同的思考向度,虽同样是运用变形的手法,但《促织》

与《变形记》中人物变形的动因截然不同。在《促织》中,成名的儿

子变为促织,是为了挽救整个家庭行将遭遇的灭顶之灾。换句话说,

也就是个体是为着群体而牺牲的,这在某种层面上反映了中国人潜意

识深处隐藏着的所谓忠孝,体现了专制社会里一个又一个的群体(即

家庭)的悲哀。而《变形记》中格里高尔的变形,则是在资本主义社

会里,个体在难以承受的社会压榨下走向自我崩溃。虽然这一变形不

可能不影响到家庭,但更多地体现出的却是社会重压下一个又一个个

体的悲哀。

(摘编自韩玺吾《与:荒诞的背后》)

材料二:

社交媒体作为互联网的新生力量,凭借信息海量、传播及时、交

互性和娱乐性强等特点俘获了大量受众。人们在享受其带来的诸多便

利时,也面临着被异化的威胁。社交媒体对人的异化,就是指人们沉

溺于社交媒体建构的拟态环境中,无限依赖媒体提供的内容,从主动

的生产消费角色被异化为受媒体控制和奴役的傀儡,一旦离开媒体,

就会陷入极端的恐慌之中。如何规避被媒体异化的危险,是当下受众

不得不面对的现实问题。

社会学家韦伯认为,人的理性包括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这两者

之间的博弈与平衡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原动力。工具理性的表现形式就

是技术革命;而价值理性则是对人的尊严、情感和命运的关怀,强调

一个人对于价值问题的理性思考。移动互联网时代,社交媒体的工具

理性随着科技的突飞猛进急剧膨胀,人们在享用技术盛宴的同时,潜

移默化地完成了一次又一次的技术崇拜。而价值理性却被碎片化、娱

乐化的快餐文化持续消解着,人的独立精神越发黯淡无光。在媒体使

用过程中,人们将工

文档评论(0)

153****743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