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故事-郭永怀:“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中唯一一位烈士称号获得者.docxVIP

人物故事-郭永怀:“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中唯一一位烈士称号获得者.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郭永怀:“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中唯一一位烈士称号获得者

(郭永怀)

中国23位“两弹一星”元勋中,有一人横跨核弹、导弹和人造卫星三个领域,是唯一一位在三个领域都做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同时他也是唯一一名烈士,郭永怀,一个看到名字都让人心疼的科学家,他在59岁时以一种极其壮烈的方式离开了挚爱的祖国。

1968年12月5日凌晨,一架甘肃飞往北京的飞机抵近首都机场,就在准备降落时飞机突然失控坠毁,13名乘客全部遇难,正在中南海怀仁堂接见外宾的周总理,听闻消息站了起来,久久回不过神,遇难者名单中,赫然写着“郭永怀”,救援人员在现场,发现两具紧紧抱在一起的遗体,是郭永怀和他的警卫员牟方东,当人们费力的分开他们,一个完好无损的公文包出现,包里装着的,是在青海核试验基地科研的绝密资料,也是郭永怀院士此行的原因。

22天后,因为这份用生命保护下来的资料,中国第一颗热核导弹试爆成功,氢弹的武器化得以实现。然而,回国的12年里,郭永怀院士的贡献远不止如此。

他是山东荣成人,因为战乱,辗转三处求学:在南开大学物理系学习,北京大学物理系深造,西南联大改学航空工程。1939年出国留学,首站加拿大多伦多大学,两年后前往美国和钱学森一同成为世界气体力学大师冯·卡门的弟子,博士毕业后,被康奈尔大学聘请,并在此因为一系列学术研究扬名世界,几乎每一篇论文都能引起业界轰动,最著名的,是他开创了一套全新的计算方法,为人类实现声障突破做出了重要贡献,大大促进了超声速飞行器的设计。

1955年,钱学森回国前曾与郭永怀约定“一起为祖国崛起效力,我等你”,1956年10月,郭永怀终于冲破重重阻力回到中国,为此,他不惜将自己尚未发表的论文手稿全部烧毁,1958年,中国力学研究所成立,钱学森任首任所长,郭永怀就是副所长,两人的办公室紧挨着,就在朴素的小房间里,两人从零开始规划着一个未来大国。

郭永怀院士的日程表极满,吃饭、睡觉都是“见缝插针”,因为他太忙了,在卫星技术方面,是他做了很多关于回收技术的前期开创性工作,“东方红”卫星本体及返回卫星回地研究,就由他负责;在导弹方面,他是超小型地空导弹技术负责人,研究解决了导弹飞行过程中空气离解、气动加热及导弹头烧蚀等难题;在原子弹方面,他负责我国原子弹工程的总体设计、引爆方式和核航弹的轻型化工作,此外他还担任研制一种单兵肩扛式防空导弹的总设计师,前后不到半年时间就制成了这种超低空的地空导弹。

1968年,郭永怀来到罗布泊实验基地,准备中国第一颗热核武器的实验,同年年底就有巨大研究成果,连夜搭乘返回北京的飞机,却不幸罹难,生命最后一刻,他仍在以血肉之躯守护祖国。

文档评论(0)

爱学习的打工人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助理工程师持证人

涉猎广,爱学习的打工人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4年11月23日上传了助理工程师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