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光电测量与感知实验室2022年度开放基金课题申请指南.pdf

空间光电测量与感知实验室2022年度开放基金课题申请指南.pdf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空间光电测量与感知实验室2022年度开放基金课题

申请指南

空间光电测量与智能感知实验室开放基金指南

空间光电测量与智能感知实验室隶属于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主

要从事“空间光电测量与智能感知技术”研发、设计与生产,是中国

空间技术研究院核心专业实验室“光学成像敏感器”实验室的挂靠

单位。实验室涉及天体感知与探测、星间相对测量、行星探测与自主

导航、脉冲星探测与导航等多种技术,已发展成为集研发、设计、生

产、试验为一体,技术专业雄厚,专业配套齐全,基础设施先进,军、

民协调发展的综合性工程技术实验室。实验室的星敏感器、太阳敏感

器、红外地球敏感器、交会对接敏感器、激光类敏感器、深空导航避

障相机等产品已装配于我国90%以上的星、船、器,实现国内多个“第

一”,并多次获得国防科技进步奖、全军科技进步奖。目前,实验室

拥有博士生导师4人,硕士生导师3人。优秀员工先后入选国防领域

青年拔尖人才、万人计划领军人才、科技部中青年技术创新领军人才;

并有4人分获载人航天、探月工程突出贡献者称号,1人获得中国青

年五四奖章。为进一步加强“空间光电测量与智能感知实验室”的融

合、开放和对外交流力度,特设立实验室开放基金课题。面向空间应

用,征集以空间光学敏感器为应用对象的创新、颠覆性技术的相关研

究课题。现将2018年度开放基金课题指南予以发布,并将有关课题

申报事项通知如下:

研究方向

研究方向以如下方向为主,但不局限于此内容,一切与先进空间

光学敏感器以及空间X射线探测载荷相关的研究课题均可申报,题目

自拟。

1、先进光学成像技术

包括计算成像技术、无镜头成像技术、微纳高光谱成像技术、光

子干涉成像技术、偏振成像技术等。

2、先进光学加工、制造、材料、工艺技术

包括微纳光学技术、快速低成本光学制造技术、先进材料在光学

加工中的应用研究、先进超黑涂层消光技术等。

3、先进目标探测技术

包括白昼恒星探测技术、先进空间三维成像与感知技术、先进空

间激光探测技术、空间结构光技术、毫米波的先进探测技术等。

4、先进敏感器电子学技术

成像探测器微机电稳像技术、毫瓦级超低功耗敏感器电路技术、

微小型空间自供电技术、大容量(10Gbps)高速图像传输与存储技术

等。

5、先进空间目标特性及智能化信息识别技术

空间飞行器目标特性研究、空间目标(含小天体、飞行器等)位

姿测量与三维重建技术、微弱低信噪比恒星目标的提取技术、地外天

体地形匹配与识别技术、基于深度学习的空间智能化识别技术、基于

SLAM的深空导航定位技术等。

6、先进空间X射线探测技术

包括聚焦型X射线望远镜超精密装配技术、空间X射线望远镜在

轨标定技术、空间本底抑制技术、在轨观测数据处理技术、宽能段X

射线光学系统薄膜制备及标定技术研究。

申请程序

1、申请人认真填写《空间光电测量与智能感知实验室开放基金

课题申请书》,经脱密处理,并由所在单位签署意见、盖章后,一式

三份寄交实验室,同时须通过电子邮箱提交与申请书完全一致的电子

版。

2、开放基金课题申请截止日期为2018年10月21日,以课题申

请书投递日邮戳为准。

3、开放基金课题获得批准后,实验室将电话通知申请者,并将

开放课题批准通知书下达给申请者所在单位。

4、申请者须在申请前仔细阅读《空间光电测量与智能感知实验

室开放基金课题管理办法》(见实验室微信公众号:空间光电测量与

智能感知实验室)。

5、申请书模板下载地址:实验室微信公众号(空间光电测量与

智能感知实验室)。

基金资助及管理

1、2018年度开放基金项课题分为一般课题和重点课题,一般课

题资助强度为5-10万元/项,重点课题资助强度为10-30万元/项,

项目的研究期限一般为1~2年。

2、国内从事上述相关工作的科研人员均可提出申请,申请人需

具有博士学位或中级以上技术职称。

3、每位申请人在同一时间内只能作为课题负责人申请一项开放

课题,在研开放课题未结题者不得申请新的开放课题。

4、开放课题研究完成后,项目负责人应填写项目结题报告,三

个月内向实验室报送《开放基金资助项目总结报告》,以及学

文档评论(0)

152****701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大学教授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