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新课程下小学生学习需求分析的案例研究
学情是教学的起点和基础。教师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必须充分重视
对学生学习需求的分析。只有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才能设计出
适合他们的活动。
学习需求,即学习需要。在教学设计中,学习需求是一个特定概
念,指学习者目前的学习状况与期望达到的状况之间的差距。…
“期望达到的状况”是指学生应当具备什么样的能力、素质,包
括社会、学校和家庭对学生的期望以及学生对自己的期望。学校
的培养目标比较集中地体现在各科课程标准和教材中,因此往往
把课程标准作为学生的学习期望目标。“目前的学习状况”是指
学生已经具备的能力、素质。“差距”揭示了学生在能力、素质
方面的不足,指出了教学中实际存在和要解决的问题。
学习需求分析则是一个系统化的调查研究过程。这一研究过程的
目的就是通过解释学习需求从而发现问题,通过分析问题产生的
原因确定问题的性质,用以判断教学设计是不是解决这个问题的
合适途径;同时它还分析现有的资源及约束条件,以论证解决该
问题的可能性。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课程基本理念中明
确提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
注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
习方式;要尽可能满足不网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的需求。
口1这其实就是凸显了学习需求分析在语文课程学习中的重要
性。
一,问题透视
新课程实施以来,广大教师对小学生语文学习需求分析有所关
注,但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我们不妨来看几个教学片段。
(一)学习需求分析不全面
案例1:人教版四年级上册《鸟的天堂》教学片段。
1.初读感知。“同学们,这篇课文主要写作者两次去鸟的天堂的
经过。你喜欢作者写的两次去鸟的天堂中的哪一次?喜欢哪一次
就读哪一个部分。”
2.精读感悟。“说说你喜欢作者写的两次去乌的天堂中的哪一次
以及喜欢的原因。”
3.仿写练笔。“结合课文静态、动态的描写方法,仿写一处你喜
欢的景物。”
重视情感态度,凸显学生主体地位并不意味着可以忽略知识、技
能的学习和训练。从教学效果来看,教师顾及了学生的学习情感、
学习态度,却忽视了学生学习中对知识、技能的需求,顾此失彼,
导致教学效果不如预期。课后,这位老师说:“学生是比以前活
跃了,可是从他们的表达中,我发现学生该掌握的东西没有掌
握。”可见,小学生语文学习需求分析中片面地强调哪一方面,
是不正确、不科学的。在进行学习需求分析时,只有根据学生特
点和教材特点,全面、细致地衡量,既关注学生个性养戍、兴趣
态度的需要,又关注学生增长知识、提高能力的需要,教学才能
有效。
(二)学习需求分析过于主观
案例2:沪教版三年级上册《迪斯尼乐园》教学片段。
某校一位语文教师外出听了一堂在全国比赛中获得优异成绩的
课,课文是《迪斯尼乐园》,她感觉自己班级的学生应该也喜欢
上这样的课,于是回来后进行了“搬课”活动。她从网上下载了
这堂优质课的教学设计和教学课件,加强了语言模仿、语言迁移
的说话训练,让学生学着课文的样子说一说迪斯尼乐园中的“幻
想世界”“远古世界”“童话世界”……但教师的要求布置下去以
后,没有一个学生呼应;教师让学生分组讨论,也反响平平。
案例中,这位教师学习并借鉴他人优秀教学设计的意识是好的,
可是她凭直觉了解学生的心理,凭模仿和经验设计教学过程,忽
略了只有根据实际情况制订和实施的教学设计才是具有可行性
的。那节获奖课所在班级的学生几乎都去过香港或日本的迪斯尼
乐园,学着课文的样子介绍迪斯尼乐园自然滔滔不绝;可是这位
教师所带班级的学生对迪斯尼乐园没有了解,当然就无话可说
了。由此可见,如果学习需求分析更多的出于主观臆断,从“感
觉”人手,停留在经验层面,就会因缺少适切性而导致课堂的低
效甚至无效。
(三)学习需求分析“多共性、少个性”
案例3:苏教舨五年级上册《所见》教学片段。
师:你喜欢牧童吗?
生1:我觉得牧童很聪明,我很喜欢他。
生2:我喜欢牧童,因为他歌唱得好。
师:其实老师也很喜欢……(又有学生举手了,老师示意那个学
生发言。)
生3:我不喜欢那个牧童!因为……(还没等这名学生把话说完,
一些学生就笑了起来,有的还窃窃私语,课堂秩序有点乱了。老
师很生气。)
生3:(压低声音接着说)那个牧童爬树去捉蝉,这样很危险,
会让爸爸、妈妈担心的。
这个案例反映了教师在进行学情分析时的漏洞。教师按照自己的
理解,设定所有的学生都喜欢牧童,没有考虑到学生的个别经验
和个体差异,差点浇灭了学生思维的火花。诚然,每个年龄段的
孩子具备共有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