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4_T 2384-2021 地震宏观观测技术规范.docx

DB14_T 2384-2021 地震宏观观测技术规范.docx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ICS91.120.25CCSP15

14

山西省地方标准

DB14/T2384—2021

地震宏观观测技术规范

2021-12-28发布2022-02-28实施

山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I

DB14/T2384—2021

目次

前言 II

1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术语和定义 1

4地震宏观测报点建设 2

5地震宏观观测类型及条件 3

6地震宏观异常核实 4

附录A(规范性)地震宏观测报点申请表 6

附录B(规范性)地震宏观异常观测日志 7

附录C(规范性)地震宏观测报点异常报送信息表 8

参考文献 9

II

DB14/T2384—2021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本文件由山西省地震局提出并监督实施。

本文件由山西省地震标准化专家组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山西地震台。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闫计明、张淑亮、张梅、王霞、陈慧、郭文峰。

1

DB14/T2384—2021

地震宏观观测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地震宏观观测的测报点建设、类型及条件和异常核实。本文件适用于地震的宏观观测。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8207.2—2005防震减灾术语第2部分:专业术语

3术语和定义

GB/T18207.2—2005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地震宏观异常

人的感官能直接觉察到,与地震发生有一定关联的自然现象。

3.2

地震宏观测报点

通过人的感官对动植物生存习性、地下水物理性质及水位升降变化等进行长期观测的固定场所,是组成地震宏观测报网的基本单元。

3.3

活动构造

晚第四纪以来有活动的构造,包括活动断层、活动褶皱、活动盆地、活动隆起等。[GB/T18207.2—2005,定义3.3.1]

3.4

活动断层

晚第四纪以来有活动的断层。

[GB/T18207.2—2005,定义3.3.2]

3.5

构造隆起区

地质历史上总体处于相对隆起状态、而构造变动不显著的构造单元。

3.6

构造盆地

一圆形或椭圆形区域,其四周地层均向中心倾斜。由于地质作用的长期性和复杂性,构造盆地一般表现为凹陷地区,其上为沉积物所覆盖。

2

DB14/T2384—2021

3.7

地裂缝

在内外力作用下岩石和土层发生变形,当力的作用与积累超过岩土层内部的结合力时,岩土层发生破裂,其连续性遭到破坏,形成裂隙(含节理和断层)。在地表由于其围压作用力减小,又具有一定的自由空间,裂隙一般较宽,表现为裂缝。

3.8

地声

地震发生前或发生时,岩石破裂的部分能量传入空气变成声波而形成的声音。

3.9

地光

地震发生前或发生时,受震动波及的区域上空所出现的光。

3.10

重大地震宏观异常

100km或更大范围内,30%以上地震宏观测报点出现的地震宏观异常,且主要集中在两个及以上相邻活动构造区内。

3.11

重要地震宏观异常

100km范围内,10%~30%地震宏观测报点出现的地震宏观异常,且主要集中在活动断层附近。

3.12

一般地震宏观异常

100km范围内,不足10%地震宏观测报点出现的地震宏观异常。

3.13

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

未来10年内,可能存在严重破坏性地震风险并需要加强防震减灾工作的区域。

4地震宏观测报点建设

4.1申报、批准

地震宏观测报点由个人申报,县级或市级地震工作主管部门审查批准。有意向开展地震宏观观测的人员应填写《地震宏观测报点申请表》。《地震宏观测报点申请表》见附录A。

4.2选址

4.2.1选址应科学合理,遵循地震宏观异常的成因。

4.2.2应远离交通枢纽、主干道、码头、采石场、大型施工工地等可能直接影响动、植物正常生长活动的声音、振动等干扰源。

4.2.3地下水地震宏观测报点周围环境不应对地下水水位、水温及水质造成影响。

4.2.4应尽量布设在构造应力易集中的部位,如活动断层的端点、拐点和多条活动断层的交汇处。4.3间距

4.3.1在构造盆地选点时,点与点之间距离应不大于10km

文档评论(0)

馒头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230041031000032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