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美术_第一课什么是美术作品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pdf

高中美术_第一课什么是美术作品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pdf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中美术_第一课什么是美术作品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

后反思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综合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依据新课标中“知识与技能,过

程与

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要求,我将本课的教学目

标确定为:

1:过程与方法:理解审美观念的内涵和形成过程,初步了解形式

美法则。

2:知识与技能:掌握美术作品的涵义,培养用审美的眼光对待美

术作品

和生活中的物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自觉传承和保护美术作品和美术现象。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美术作品的分类,美的形式法则和美术作品的涵义

难点:从生活中发现美,美术鉴赏的意义

二学法指导

心理调节的方法指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鼓励他

们查找资料,大胆想像和发表自己的意见并能体会美术作品的美术语

言与形式特征。

教学方法及手段

教学方法的选择及依据:主要采用比较鉴赏法、提问法、小组合

作学习、观察体验法等。适当运用启发式教学和相互合作体验的方式

来促进学生的学习。

理论依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指出:倡导学生主动参

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能力,获取新知

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借助多媒体课件、图片、音乐、视频等资料进行教学。

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展示身边的书法、烙画、国画、剪纸作品,提出问题:这是什么

作品?觉

得美吗?你觉得什么样的作品是美术作品?

引出问题:美术作品的分类?(绘画、雕塑、建筑、书法与篆刻、

工艺美

术、摄影摄像、现代媒体艺术)

【环节二】讲授新课

美术作品的分类:绘画、雕塑、建筑、书法与篆刻、工艺美术、

摄影摄像、

现代媒体艺术

美术作品的涵义:包含着形式美法则的物品统称为美术作品

形式美法则:对称与均衡、对比与和谐、多样统一、比例与尺度、

节奏与

韵律等

美术鉴赏的意义

一、美术作品的分类

1、绘画

具体来分:

按画种:中国画(工笔和写意)油画版画水彩画等

按题材:肖像画风俗画历史画风景画等

欣赏作品《父亲》和《梦娜丽莎》

问题:请说出这两幅作品按画种和题材分,各属于哪种?

欣赏作品《邓小平像》王少伦,让学生见到校友的作品更亲切的

体会美术作品。

欣赏两幅不同的国画作品《李白行吟图》和《荷花》

欣赏壁画《永乐宫壁画》和《敦煌莫高窟壁画》

欣赏潍坊年画和视频,从身边的美术作品感受到年画独特的艺术

魅力和艺术感染力。

2、雕塑

圆雕和浮雕

《萨摩色雷斯的胜利女神》、《沉思的少女》,传统经典雕塑永

久不衰

现代雕塑《蓝色之韵》等作品,打破传统材料和空间,更贴近生

3、建筑艺术

天坛、福建土楼

用正在进行的2019年北京世园会建筑效果图,感受中国传统建筑

特点。

宗教建筑《米兰大教堂》

4、书法艺术

古老优美的汉字,一字一图画,一字一故事。《鱼》的演变过程

欣赏《兰亭序》

齐白石的篆刻作品

5、摄影摄像

转瞬即逝的时刻记录下来,在一瞬间捕捉人生的风迹、在一刹那

顿悟生命的云影。

欣赏风景、人物的摄影作品

6、工艺美术

指美化生活用品和生活环境的造型艺术。以实用为主要目的,并

具有审美特性。欣赏不同的工艺品

7、现代媒体艺术

是运用影像设备与技术、计算机设备与技术以及互联网络资源表

达观点、思想和情感的新兴视觉艺术形式。

设计意图:利用当今社会热点北京世园会,美术作品无处不在,

甚至起着重大的作用

新课标要求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可以与当地资源相融合,广泛

利用校外的各种课程资源,如,美术馆、图书馆、公共博物馆等本土

资源,在时空上瞬间拉近美术与学生的距离。

二、美的观念和形式法则

美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源于人们生活实践或精神活动。

美是一种愉悦的体验,美的观念是在漫长

文档评论(0)

150****131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