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022网络安全调查报告
网络平安调查报告1
一、学生上网调查
本次调查发放问卷920份,回收有效答卷920份。问卷
从以下三个部分内容绽开调查:
(一)喜爱上网的程度。100%学生都上过网;喜爱上网
的有688人,占75%;232人不喜爱上网,占25%。
(二)上网行为。有63%的学生上网主要是玩嬉戏、闲
聊交友;查资料或新闻的只占10%;其他占27%。
(三)上网自我爱护意识。65%的学生对网友约见会面
保持高度警惕,不去约见;21%的学生会告知挚友,并让挚
友陪了去;只有14%的学生会欣然前往,而且是自己单独去。
二、调查结果分析
本次调查在肯定程度上可以反映中学生应用网络的基
本状况。调查结果表明:
(一)网络在中学生生活中已经占据了比较重要的地位。
(二)上网大部分是学生的一种自发行为,干脆与学习
过程或者学习任务的完成联系较少。
(三)多数中学生视上网为最好的休闲方式,可以查看
消遣体育信息、玩嬉戏和闲聊交友。上网使中学生的学习生
活受到了肯定程度的不良影响。
(四)许多学生并未将网络作为工具运用,不知如何利
用网络查找材料来协助学习。
(五)中学生沉迷网络、网络成瘾的现象不容忽视。
对中学生而言,网络很合他们的“味口”。详细表现为
独立心理与交友心理并存;求知欲强与分析力、辨别力弱并
存;消遣心理与求知心理并存的三个心理行为特点。与传统
媒介相比,网络的确有着不行比拟的优势。它囊括了以往媒
介的一切表现形式的特点,同时具备了高速性、便捷性、时
效性、互动性、虚拟性、自由性、开放性和同等性等特点。
它是满意特性化需求的媒介,为青少年供应了参加性、交互
性的技术手段,所以特殊受到青少年的青睐。网络已经与学
生的学习生活紧密相联,并且对中学生的成长影响越来越大,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为中学生供应了求知和学习的广袤园地。
2、为中学生获得各种信息供应了新的渠道。
3、有助于中学生不断提高自身技能。
4、有助于拓宽中学生的思路和视野。
当然,由于网络的特点,对中学生也有一些负面影响:
1、对中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形成构成潜
在威逼。
2、使一些中学生沉溺于网络虚拟世界,脱离现实,也
使一些中学生荒废了学业。
3、网络中的不良信息和网络犯罪对中学生的身心健康
和平安构成危害和威逼。
三、建议及应对措施
面对中学生应用网络参加意识增加,但存在盲从现象;
独立意识增加,但道德自律意识亟待提高;道德相识过于感
性化,而理性程度、道德体验不足;开放意识增加,但缺乏
选择和辨别实力等方面的问题,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社会、
学校、家庭要形成合力,共同开展好中学生的网络教化。
(一)注意思想教化,加强德育工作
在各种信息、观点自由表达的网络上,个人主义、利己
主义和好用主义等西方文化垃圾汹涌而来,然而,中学生的
思想道德观念还未成熟,思辨实力较弱,大量接受这类信息,
势必影响中学生的道德观念取向,可能使他们渐渐认同西方
民主和西方文化,并对自己民族的自尊心、骄傲感产生动摇,
进而动摇传统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网络德育作为学校德
育的延长,面对网络时代的挑战,学校要注意思想教化,加强
德育工作。
1、努力使教化者主动参加网络德育工作。任课老师、
班主任应主动通过网络与学生沟通,学会在信息的道路上与
学生打交道。
2、努力提高教化者的网络德育的素养。建设一支既具
有思想政治教化素养,同时又具有娴熟的网络技术的德育工
作者队伍。
3、努力提高学生维护网络秩序的意识。在加强基础道
德教化的基础上,使学生充分相识到维护网络秩序的重要性,
使每个上网者都能批判地对待大量的网络信息,不断提高对
网络文化的识别、自律、抗诱惑实力。
4、努力开展内容丰富、见解新奇独到、参加面广、操
作性和互动性强的网络德育活动,创建一个符合青少年身心
健康发展的中学校内网络文化环境。
5、努力建设现代化网络德育平台。网络平台不仅是一
个技术平台,而且是一个社会平台,是一个思想阵地,通过
强有力的网络环境的感染力气实现对学生的道德教化。
(二)培育独立思索实力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