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静安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暨中考一模)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上海市静安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暨中考一模)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1.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PAGE1页/共NUMPAGES1页

静安区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调研九年级语文试卷

(完成时间:100分钟,满分:150分)

1.注意:本试卷共23题。

2.请将所有答案用黑色钢笔或水笔做在答卷的指定位置上,做在试卷上则不予计分。

一、古诗文(35分)

(一)默写与运用(13分)(第1-3句每句3分,第4句4分,共13分)

1.默写

(1)千磨万击还坚劲,______________。(《竹石》)

(2)______________,草色入帘青。(《陋室铭》)

(3)……所以动心忍性,_______________。(《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4)学生在求学过程中,也应拿出杜甫《望岳》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气概,满怀豪情,不断进取,从而领略每一段学习征程中最美丽的风景。

【答案】①.任尔东西南北风②.苔痕上阶绿③.曾益其所不能④.会当凌绝顶⑤.一览众山小

【解析】

【详解】考查背诵默写。注意“尔、痕、益、凌、览”等字书写。

(二)(2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岳阳楼记(节选)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乙]

醉翁亭记(节选)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丙]

喜雨亭记(节选)苏轼

亭以雨名,志喜也。……

予至扶风①之明年,始治官舍,为亭于堂之北,而凿池其南,引流种木,以为休息之所。是岁之春,雨麦②于岐山之阳,其占为有年③。既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越三月乙卯④乃雨,甲子又雨,民以为未足;丁卯大雨,三日乃止。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忭⑤于野,忧者以乐,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

于是举酒于亭上以属客,而告之曰:“五日不雨可乎?”曰:“五日不雨则无麦。”“十日不雨可乎?”曰:“十日不雨则无禾。”“无麦无禾,岁且荐饥⑥,狱讼繁兴,而盗贼滋炽。则吾与二三子,虽欲优游以乐于此亭,其可得耶?今天不遗斯民,始早而赐之以雨,使吾与二三子,得相与优游而乐于此亭者,皆雨之赐也,其又可忘耶?”

【注释]①扶风:指风翔府。作者于宋仁宗嘉佑六年任风翔签判。②雨麦:天降麦子。而,这里作动词。③有年:丰收之年。④乙卯:农历三月八日。下文的甲子、丁卯分别指农历三月十七日、农历三月二十日。⑤忭(blàn):高兴。⑥荐饥:饥荒。

2.甲乙丙三文作者都是北宋时期的文学家,其中__________(人名)和___________(人名)名列“唐宋八大家”。

3.解释丙文中的加点词。

(1)民以为未足()(2)今天不遗斯民()

4.用现代汉语翻译甲文中的画线句。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5.丙文中,百姓忧愁是因为“___________”,欢乐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者用“雨”为亭子命名的原因是___________。(前三空用文中词句回答,后一空用自己的话回答)

6.下列对甲乙丙三文理解与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A.甲文中作者流露出找不到志同道合者的慨叹。

B.乙文中太守既能知禽鸟之乐,又能乐游人之乐。

C.丙文画线句用排比手法描述官民庆贺喜雨降临的场景。

D.丙文第③段揭示了雨在国计民生中的重要意义。

7.甲乙丙三篇杂记文,都借“记”抒发情志。甲文中“__________,__________”充分展示了作者崇高的人格和伟大的志向;乙文中“太守快乐着游人的快乐”流露了作者_____________的政治理想;丙文作者在任凤翔签判时才二十多岁,当时立志干出一番大事,文中的“喜雨”之情,正反映了作者_______________的情感。(前两空用文中语句回答,后两空用自己的话回答,共6分)

【答案】2.①.欧阳修②.苏轼

3.①.足够、充足②.抛弃

4.不因外物和自己处境变化而喜悲。

5.①.(既而)弥月不雨②.丁卯大雨③.三日乃止④.亭子落成之时恰逢当地久早逢雨;记住这一喜事,表示不忘。6.A

7.①.先天下之忧而忧②.后天下之乐而乐③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feikuaideyu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