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目标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3.5《运动与摩擦力》教案(表格式+教学反思).docx

核心素养目标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3.5《运动与摩擦力》教案(表格式+教学反思).docx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

《运动与摩擦力》教学设计

课题名

运动与摩擦力

核心素养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目标

(1)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运动时,接触面会发生摩擦,产生摩擦力。

(2)摩擦力是有大小的,物体由静止变成运动时需要克服摩擦力。

(3)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运动方式有关,一般滚动时所受到的摩擦力小,滑动时所受到的摩擦力大。

2.科学探究目标

(1)会用垫圈数表示摩擦力的大小,并对比不同运动方式下的测量结果。

(2)会用轮子改装小车。

(3)会研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与不同运动方式的物体之间的关系。

(4)能用实验数据证明自己的推测。

3.科学态度目标

(1)尝试用不同的思路、方法完成科学探究。

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1)意识到轮子的发明将物体的运动改变成用滚动的方式前进,这是技术上的巨大进步。

(2)意识到人类可以通过不断改进技术来满足增大或减小摩擦力的需求。

教学重点

会用垫圈数表示摩擦力的大小,并对比不同运动方式下的测量结果。

教学难点

会研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与不同运动方式的物体之间的关系。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法、小组合作学习法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实验用纸盒1个(当作实验小车)、木板、细线1根、托盘、垫圈若干、橡皮、滑轮、铅笔(筷子)作为滚木、4个小车轮、车轴、胶带。

学生准备:学生活动手册。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教师展示图片并提问:这些生活现象说明这些物体有什么共同点?

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经验回答。

教师小结:运动的物体具有能量。

教师追问:我们的小车或其他物体有能量吗?

【设计意图】

借助生活中一些生动的例子,引发学生思考:什么样的物体具有能

量?顺势启发学生思考怎样说明物体具有能量,以及能量对我们有什

么影响。

探索新知

(一)敲击实验

1.教师介绍实验材料:音叉、橡皮槌。

简单讲解实验步骤:

①第一次用橡皮槌轻轻地敲击音叉,仔细听音叉发出的声音并用手触摸音叉。

②第二次用橡皮槌重重地敲击音叉,仔细听音叉发出的声音并用手触摸音叉。

2.学生观看视频——敲击实验。

学生分组完成实验操作,并记录自己的实验发现。

3.教师邀请学生代表分享各组的发现。

教师总结归纳轻轻地敲和重重地敲的不同之处。

4.教师总结:挥动的橡皮槌具有能量,而且速度越快,能量越大。

(二)撞击实验

1.教师介绍实验材料:小车、木块、三个不同坡度的斜面、标记物、卷尺。

2.教师讲解实验步骤:

①从三个不同坡度的斜面上释放小车,让小车滑下后撞击水平面上的木块。

②测量、记录木块每次被撞后滑行的距离。

3.教师提问:在这个实验中,我们怎么判断能量的大小?

学生思考并发言。

教师提醒实验操作时的注意事项:

①在木块的起始位置摆放小旗或其他标记,释放小车去撞击木块。

②用小旗或其他标志标记木块被撞后的位置。

③测量距离,记录数据。

4.学生观看视频——撞击实验。

学生分组完成撞击实验,并记录实验的相关数据。

5.教师邀请学生分享各组的实验数据,并说说各组的发现。

6.教师小结:坡度越大,释放小车时的位置就越高,小车滑到水平面时的速度就越快,撞击后木块滑行的距离就远。这说明,小车速度越大,它的能量就越大。

【设计意图】

敲击实验是轻体验,重在引导学生用感官去观察、判断,通过观察声音的大小来推断能量的大小。而第二个活动是撞击实验,设计和操作难度要大一些,需要学生测量简单的实验数据,通过观察距离的远近,来推断运动物体所具有的能量大小。通过对比观察、测量,发现不同速度的运动物体具有不同的能量。

(三)研讨与拓展

1.教师提问:橡皮槌和小车在什么情况下具有能量?我们是怎么知道的?

学生结合两组实验设计思考并发言。

教师小结:①当橡皮槌被举起敲击(运动)后才具有能量。被敲击的音叉产生振动,并发出声响。②当小车运动起来后才具有能量。小车在运动过程中撞击木块,把木块推出一段距离。

2.教师提问:运动物体具有的能量和运动速度的大小有什么关系?

学生结合两组实验过程和结果思考并发言。

3.教师科普:任何物体工作都需要能量,以及能量还储存在燃料、食物和一些化学物质中。

【设计意图】

通过两组实验之后的深度讨论以及课本的知识补充,学生可以发现体会到生活中能量无处不在,并且以各种形式存在。

课堂总结

教师提问: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新的知识?

学生交流并回顾。

教师小结:

①运动的物体具有能量。

②任何物体工作都需要能量。

③能量还存储在燃料、食物和一些化学物质中。

【设计意图】

通过师生提问互动的形式,学生回顾并了解本节课的学习重点。

板书设计

课后作业

1.填空题:飞行的子弹将物体击穿,踢飞的足球把玻璃打碎,呼啸的狂风将大树连根拔起,奔腾的江水驱动水轮转动……它们都具有______。

答案:能量

2.判断题:坡度越大,小车下滑后的速度越小。(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售后加V wkl436858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141026065000021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