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一、整体感知文中举了哪些例子来分析论证?分别能给我们什么启示?参考答案:①郭沫若炼字。剧本《屈原》中的句子:“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中“是”改为“这”——改得好。语气坚决,感情强烈。“你有革命家的风度”改为“你这革命家的风度”——似乎改得并不妥。原因是结构不同,不合逻辑。启示:更替文字则意味不同。连郭沫若要用好一个字也颇费周折,说明用好语言文字很不简单,一定要细细品味,要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态度。②作者对王若虚修改《史记辨惑》李广射虎一段的评价。原文“见草中石,以为虎”并非“见草中有虎”。原文“视之,石也”,有发现错误而惊讶的意味。原文“终不能复入石矣”有失望而放弃得很斩截的意味。说明文字一增一减,这表面形式的变化,就引起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的变化。启示:我们咬文嚼字也要有思路,或由表及里,或由此及彼,这样品味才能到位。③作者对贾岛诗句“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中“推”“敲”的理解。世人认为“敲”字好,有动作、形象,有声音。作者不迷信,不盲从,独抒己见,他认为用“推”或用“敲”各有不同的意境。推——步月归寺——冷寂场合。敲——月夜访友——热闹场合或有一些温暖的人情。哪一种境界是诗人当时所要说的而且与全诗调和的就用哪一个字。启示:品味语言要独立思考,只要言之成理(合情合理)就行。二、细节揣摩1.朱光潜在文中论述的“咬文嚼字”和《现代汉语词典》上“咬文嚼字”的义项是否相同?为什么必须去咬文嚼字?参考答案:(1)不同。《现代汉语词典》上“咬文嚼字”的义项:过分地斟酌字句(多用来指死抠字眼儿而不注重精神实质)。朱光潜在文中赋予它褒扬义,鼓励人们去咬文嚼字。是指对文学作品的语言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态度,只有这样,才能逐渐达到艺术的完美。(2)因为文字与思想感情有关,与情境有关,与意境有关,与联想有关,与创新有关,要参透文章,写出好文章,必须学会“咬文嚼字”。2.文章中,针对韩愈替贾岛修改诗句中的“推敲”的故事,作者说:“我很怀疑韩愈的修改是否真如古今所称赏的那么妥当。”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参考答案:韩愈替贾岛改诗的故事,作为文学佳话,历来被人们作为文人“炼字”的典范,而作者却提出疑问。作者认为,语言文字是要根据思想情感来锤炼的,如果抛开贾岛当时的心情及当时的环境只去推敲这两个字,显然是不妥的,问题不在“推”字和“敲”字哪一个比较恰当,而在哪一种境界是他当时所要说的而且与全诗调和。3.本文作者在品味语言上有什么特点?参考答案:朱光潜既是一位美学大师,也是一位文学和语言大师。通过学习这篇文章,我们要学会品味语言的方法。语言文字是个非常微妙的东西,任何一位语言大师,哪怕像郭沫若这样的语言大师,也有需要细细咀嚼、不断提高的时候。要提高语言修养,非下苦功不可。语言文字的品味,更是要“咬”,要“嚼”。(1)品味语言要进行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思考。作者从“你这”的“这”,品出“极端憎恶的惊叹”情味,品出“强烈的情感”,而从“视之,石也”四字中,品出“发现错误而惊讶的意味”。对“推”“敲”二字的品味,更富有独到性和启发性。(2)品味语言要能独立思考,不迷信,不盲从。如“推敲”一例,“这段文字因缘古今传为美谈”,“古今人也都赞赏‘敲’字比‘推’字下得好”,因为韩愈是大家,谁也不曾去怀疑。而作者“很怀疑韩愈的修改是否真如古今所称赏的那么妥当”,讲出了一大篇道理。可见,我们品味语言须独立思考才会有新的见解。(3)品味语言、运用语言也要努力创新。正如作者所说:“‘唯陈言之务去’,这是一句最紧要的教训。”“文学是艰苦的事,只有刻苦自励,推陈翻新,时时求思想情感和语言的精练与吻合,你才会逐渐达到艺术的完美。”语言要新,关键是从生活实际出发,生活之树是常青的。一棵树上的叶子没有两片是完全相同的,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特点,真正认识了事物的特点,语言也就新了。4.课文贯穿着一个总的思想,就是文字和思想感情有密切的关系。作者为什么要强调这一点?参考答案:作者反复强调文字和思想情感有密切关系,强调语言是跟思想情感走的,强调更动了文字就同时更动了思想感情,在文字上推敲,骨子里实在是在思想感情上“推敲”。这个观点抓住了语言的本质,抓住了推敲语言文字的本质,指出了推敲文字的根本途径。阅读时,品味语言,要品味语言文字所表达的思想情感;写作时,推敲文字,要从根本上调整思想和情感,思想务求透彻,情感务求凝练,这样才能恰当地使用语言文字。三、创新思考本文作者提倡读书要“咬文嚼字”,而陶渊明、马南邨则提倡读书要“不求甚解”。对朱光潜与陶渊明、马南邨的不同见解,你是怎样看的?思路提示一:读书应该“咬文嚼字”。“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就阅读说,就是要求精读,不放过一字一句,要细细咀嚼文字的意味。精读,就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