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视域下“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程改革新路径的探究实践.pdfVIP

“立德树人”视域下“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程改革新路径的探究实践.pdf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立德树人”视域下“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程

改革新路径的探究实践

作者:张晓霞孙永忠

来源:《科技风》2024年第11期

摘要:本文以“傳感器与检测技术”课程为载体进行课程改革新路径的探索,通过对课程德

育元素的深入挖掘,找到专业知识与德育内容的关联点,对接新时代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

有的放矢地进行课程改革,增强大学生积极履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识,提高学生的实践

能力,培养学生的敬业精神,最终实现“德育育人、德技并修”的育人理念。

关键词: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程改革;专业知识;德育育人

中图分类号:G711;TP2124

一、概述

“中国制造2025”不仅是对新技术革命的响应,也将促进传统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推动高端

制造业的飞越发展。各行各业对高素质技术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当前传感器的应用与发展在

国民生活中无处不在,在国民经济建设、国防事业中体现出传感器技术发展的重要作用,新一

代传感器产品的应用与“中国制造2025”结合起来,实现学习知识与报效祖国的无缝对接。因

此,“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程是学生感受国家发展和中国梦实现的良好载体[1]。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程对于高职院校工科类专业来说,是一门非常关键的专业基础课。

该课程的内容紧贴实际生活生产,含有丰富的应用实例,实用性和综合性强,学生需要有较强

的实际操作能力,能应用传感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备课过程中,教师要深入挖掘课程中所

包含的德育要素如社会责任、爱国主义精神、创新能力、工匠精神、职业道德、劳动教育等并

将其融入教学形成案例库,促进学生综合水平的提升[2]。教师通过对教学内容、教学方

式、方法及策略的革新,在专业课课堂中灵活引入德育育人要点,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

成、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树立具有引领作用。

二、课程改革的方案设计

本课程在进行充分行业企业市场调研和职业岗位分析基础上,基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国

家职业技能等级标准,按照工作过程系统化要求进行理论课程设计,融入相应职业资格标准、

世赛国赛技能标准、课程元素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等确定课程内容,依据人才培养规律、职业

发展规律和职业教育规律进行课程项目化模块任务式情境等结构序化,通过模拟场景、任务驱

动、情境再现等方式进行学习情境构建,实现小组协作交流、教学做研创一体、线上线下相融

合的教学设计[3]。“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程总课时为68学时,分别为理论42学时,实践

26学时,并依据核心专业能力中要求掌握程度高和频度高的内容设置为课程的重点与难点。

授课对象是电气自动化专业二年级学生,通过超星平台测评获取学生学习成绩、行为数据等信

息,从知识与技能基础、认知与实践能力、学习特点三方面开展学情分析。

知识与技能:学生已学习了“电工技术”“模拟电子技术”课程,为本课程的学习奠定了知识

与技能基础。

认知与实践能力:通过前续课程和项目的学习,85%的学生具备了查阅和使用操作规范的

能力,能够独立操作一些教学仿真软件。学生实践动手能力较强,在完成任务过程中能主动汇

报、协作探讨,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仍有待提升[4]。

学习特点:90%的学生对劳模精神、工匠精神认同度较高,并在完成任务过程中积极传承

和弘扬。学生渴望学习未来工作岗位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对工程项目真实案例表现出强烈的好

奇心,喜欢借助微课、动画、仿真软件等信息化手段学习。

基于以上学情,在教学前教师首先通过发放线上问卷的形式了解学生对“中国制造

2025”“工业4.0”“创新思维”等方面的认知情况。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课程设计、毕业设计

以及与本课程相关的技能证书的考取,在授课时通过典型案例导入,打破原有的章节讲授课程

设计方案,采用正序方法,由单一知识点发散到单一德育元素,融入“立德树人”理念,逐步培

养具有敬业精神、责任心的创新型工匠;加强学生的职业道德观,最终使学生通过工匠引领

“精业”起来,通过劳作“勤奋”起来[5]。本课程改革架构见下图1所示。课程教学目标与内

容如表1所示。

三、课程改革的实施方案

根据传感器的课程内容,教学过程以“三全育人”为目标,以培养学生能力为本位,学生主

体、教师主导,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及行为规范,从而实现教书与育人的有机统一。

(一)点面结合,形成“三位一体”教学情境

在实施教学时,针对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充分结合政治、经济、历史、文化等内容,紧

密联系“中国制造2025”等热点,精心选取九

文档评论(0)

162****657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一线教师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