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碳”目标下生鲜农产品冷链运输的质量控制研究.docx

“双碳”目标下生鲜农产品冷链运输的质量控制研究.docx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双碳”目标下生鲜农产品冷链运输的质量控制研究

摘要:近年来,我国广大消费者对于生鲜农产品品质的要求逐渐提升,在这一时代背景下,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活动量不断增加,进而导致能量耗费也在逐渐增大,产生了大量的碳排放。在“双碳”目标下,这种高能耗、低效率的冷链运输严重制约了冷链物流的发展空间,对其进行低碳化改良已经成为了生鲜农产品发展的必然趋势。文章结合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现状、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质量控制相关理论,针对冷链物流“最初一公里”等问题进行分析,得出15种重要的主客观影响因素,并借助DEMATEL模型对因素之间的因果关系进行详细分析,使用ISM解释结构模型,最终得出关键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针对性的优化策略。希望文章的研究内容能够为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低碳高质量发展提供一定理论支持。

关键词:“双碳”目标;生鲜农产品;冷链运输;质量控制

0??前??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民众的人均收入水平与消费水平均不断提升,消费理念也随之发生变化,在生鲜农产品消费领域,消费者不仅要求农产品应当具有新鲜、卫生、安全等基本要素,对于其品种、配送时效也存在一定要求。综合来看,生鲜农产品的优势在于新鲜度,因此,冷链运输的质量能够直接影响该产品的新鲜度,进而影响食品质量与企业经济效益。本文从“双碳”目标这一视角出发,对生鲜农产品冷链运输的质量控制策略进行深入研究。

1??“双碳”目标下生鲜农产品冷链运输质量控制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1.1??“双碳”目标下生鲜农产品冷链运输质量控制现状分析

本文从最初一公里、物流运输环节、最后一公里3个关键阶段,对“双碳”目标下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质量控制现状进行详细分析。

最初一公里。具体而言,生鲜农产品冷链最初一公里指的是从产地采摘到交付运输前的一系列过程。具体内容如下:采摘。当前普遍采用传统的人工采摘方式,其效率约为1500斤/天/人,其综合效率相对较低,且易损率相对较高,导致腐损碳排放增加[1];预冷。即对新采摘的生鲜农产品进行降温保鲜,当前我国生鲜农产品的预冷率为30%,低于发达国家的80%~100%,且存在自动化程度低的缺陷;仓储。即将生鲜农产品暂时存储在冷库中,我国部分冷链物流企业在仓储方面普遍存在设备老化的情况,在实践中很容易出现大量能量损耗以及碳排放情况[2]。

运输环节。运输环节指的是冷藏运输,在我国,生鲜农产品冷藏运输率为10%~20%,低于西方发达国家平均水平的80%,仍旧存在很大的提升空间。且相关数据显示,我国在冷藏运输方面的年均耗油量为2.3t/年/辆,而美国、日本的年均耗油量分别为1.8t/年/辆、1.1t/年/辆,由此可知,我国冷链运输环节的能耗相对较高[3]。最后,不同品类生鲜农产品的最佳冷藏温度也存在一定差异,这也对冷链运输质量控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我国大多数企业普遍无法实现冷链全程低温配送[4]。

最后一公里。即生鲜农产品从销售环节到消费者这一段距离,根据相关数据研究可知,最后一公里的配送效率能够对整个环节的配送效率产生直接影响,其配送成本约为全流程的30%左右。同时,不同生鲜产品对冷链物流最后一公里的要求是不同的,但对于时效性均有着较高的要求。当前,我国生鲜农产品最后一公里的包装主要采用冰袋、泡沫箱,综合成本相对较高,也是影响整体碳排放的重要内容[5]。

1.2??“双碳”目标下生鲜农产品冷链运输质量控制影响因素分析

在上述分析基础上,结合相关领域文献,笔者对“双碳”目标下生鲜农产品冷链运输质量控制影响因素做出了初步总结,具体内容如表1所示。

2??基于DEMATEL-ISM模型的冷链运输质量控制影响因素分析

为了提升研究质量,本文决定结合DEMATEL模型、ISM解释结构模型,联合构成DEMATEL-ISM模型,对“双碳”目标下生鲜农产品冷链运输质量控制影响因素之间存在的因果关系、层次关系进行综合分析,以明确影响因素的传递路径。

2.1??指标体系构建

本文综合实际情况,决定通过文献研究,结合专家经验法,将最初一公里、运输环节、最后一公里3个方面的设计因素设计作为评价指标,并进行问卷发放,其形式包括通过电子邮件交流等。在此基础上,最终确定的指标体系如表2所示。

2.2??基于DEMATEL模型的影响因素因果关系分析

在上述指标体系基础上,笔者结合DEMATEL模型,通过矩阵运算对不同指标影响程度进行计算,具体方式如下:第一,结合要素确定DEMATEL因素集合,即为S=[E1,E2,…,E35];第二,邀请专家,对因素影响进行量化打分,选择的专家分别来自企业、事业单位、学校、行业协会中的不同岗位,从业时间在5年以上的专家有30人;第三,确定量化打分方法。即邀请专家对两两因素之间的相互影响进行量化打分,分值分为0、1、2、3、4、5

文档评论(0)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信息技术指导,信息化类标书制作等,有20年相关工作经验。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11月15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