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辞手法学生常见错误 .pdfVIP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修辞手法学生常见错误

借喻与借代辨析

第一

看本体和客体之间是否有相似性,没有相似性的肯定不是借喻。

如“旌旗十万斩阎罗”“南国烽烟正十年”中“旌旗”“烽烟”到底是借喻还是借代用法

呢?先了解这两个词的含义。旌旗:旗帜的通称,这里指部队。烽烟:古代边境有敌

人入侵时在高台上点燃起来作报警用的火,后泛指战火或战争。只要想一想就可以知

道,“旌旗”和“军队”,“烽烟”和“战争”之间没有任何相似性,因此可以判断这两词的

用法不是借喻。

借代的本体和客体之间有相关性,借代用法就是借用和本体相关的事物来代指这

个本体。古代军队在行军和作战时都举着自己特有的旗帜,旗帜既用来区分敌我,又

用来指明军队前进的方向。因此可以用旌旗来代指军队。“旌旗十万”即“十万旌旗”。

“旌旗”不能发出“斩”的动作,能发出“斩”的动作的肯定是人,所以“十万旌旗”指“十万

军队”。同理,古代一遇敌人侵犯,边境就燃狼烟报警,所以“烽烟”“狼烟”俨然成了战

争的代名词。“南国烽烟正十年”就是“南国战争正十年”。

第二

看能否转换成明喻,能转换成明喻的是借喻,不能转换成明喻的肯定不是借喻。

“旌旗十万斩阎罗”一句如果是借喻用法,“旌旗”是喻体,“军队”是本体,转换成

明喻就成了“军队像十万旌旗一样斩掉了阎罗”,显然不成句子。同理,假设“南国烽

烟正十年”运用的是借喻手法,那么“烽烟”是喻体,“战争”是本体,转换成明喻就成了

“南国的战争像烽烟一样整整十年”,显然不成句子。因此可以断定以上两句不是借喻

用法。

第三,同一词语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可以是借喻用法,也可以是借代用法。那么

如何辨别呢?这时就要看与客体相应的词语是否采取相应的比喻说法。借喻是以此喻

彼,重在喻,因此与客体(喻体)相关的词语必须采取相应的比喻说法;借代是以此代

彼,重在代,因此与客体(借体)相应的词语不必改成与之相应的说法。请看下面两例。

〔A1〕最可恨那些毒蛇猛兽,吃尽了我们的血肉。(借喻)

〔A2〕最可恨那些毒蛇猛兽,榨尽了我们的血汗。(借代)

〔B1〕大白熊呲牙咧嘴向我扑来。(借喻)

〔B2〕大白熊答应了我的价钱。(借代)

上面两组中A1、B1都是借喻。A1中客体是“毒蛇猛兽”,与它相应的动宾词是“吃

尽”“血肉”。由“毒蛇猛兽吃尽了我们的血肉”是通顺的可知,“毒蛇猛兽”与“吃尽”“血

肉”是一个和谐的主谓宾关系。A2中客体也是“毒蛇猛兽”,与它相应的动宾词是“榨

尽”“血汗”。由“毒蛇猛兽榨尽了我们的血汗”不通顺可知,其“毒蛇猛兽”与“榨尽”“血

汗”不是一个和谐的主谓宾关系。客体所在的语境主谓宾和谐表明不与本体相关,是

比喻;客体所在的语境主谓宾不和谐表明与本体才能相关,是借代。

第二组更明确。“大白熊呲牙咧嘴向我扑来”,其中客体“大白熊”与后面词语非常

和谐,表明在客体做主语的句子中是一个整体,而在主体做主语的句子中未必是一个

整体。“大白熊答应了我的价钱”,其中客体“大白熊”与后面词语不和谐,表明在客体

做主语的句子中不是一个整体;只有换上本体――那个称为“大白熊”的人――与后面

词语才和谐,才能成为一个整体。所以,前者是比喻,后者是借代。

“巾帼不让须眉”,单单用客体“巾帼”“须眉”表达为“头巾、发饰不让眉毛、胡须”肯

定不通;“她希望长大后当白衣天使”,“白衣天使”单用客体表达为“她希望长大后当社

会上白衣服的天使之神”也不通。“买一瓶洋河”“大金牙也在看《史记》”“红领巾们越

干越欢”也是如此。

用这种方法来解释“杨二嫂”“圆规”那个争论不休的问题,也是再清楚不过的。“圆

规又讲话了”“一个凸颧骨、薄嘴唇、五十岁上下的女人站在我面前,两手搭在髀间,

没有系裙,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圆规一面愤愤的回转身,一面絮

絮的说,慢慢向外走。”后一个“圆规”与“一面愤愤的回转身,一面絮絮的说,慢慢向外

走”极不和谐,分明是借代。

夸张4.运用时注意问题

(1)夸张不是浮夸,必须合乎情理,不能脱离生活的基础和依据。

(2)夸张和真实要有一定的距离。否则就分不清是在说事实还是在夸张。

(3)夸张要注意应用的场合。严肃的汇告、报告,科技说明文,说理文章等文

体,不宜使用夸张

的修辞。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85****02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