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认识液体》
说课稿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固
体和液体》的《认识液体》。下面我将从教材、学情、教学目标、教
学重难点、教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这八个方面展开
说课。恳请大家批评指正。
一、说教材
本课是苏教版三年级上册“3单元固体和液体”内容。从课标上
看,本课属于物质领域。从课程结构上来看,认识液体是在认识固体
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也是后续学习基础。本课从内容上看,分为五
个部分,一是通过生活情景图初步寻找液体,对比烟雾和流沙认识液
体,初步认识到液体容易流动,没有固定现状,有确定体积和质量。
二是观察、比较不同液体的性质。三是用量筒测量液体的体积。四是
测量液体的质量。五是认识水平面并学习使用水平仪。因前四部分内
空联系紧密,因此将前四部分内容作为第一课时做重点研究,通过观
察与探究活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对比分析能力、学会使用量筒,
会用天平测比较同体积的水和油质量不同。
二、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经过一、二年级的科学学习,已经对科学有较浓的
学习兴趣,能够用多种感官观察物体,但是不会利用工具测量体积和
质量。对于液体司空见惯,但是很少有学生知道液体概念和液体的性
质。
三、说教学目标
1.能辨认生活中常见的固体,认识液体的性质;
2.能用多种方法比较固体体积的大小;
3.知道固体在外力的作用下可以改变原来的形状或大小,但固体
的特性不变。
四、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液体的性质。
难点:用多种方法比较固体体积的大小。
五、说教学法
下面,为了讲清重点、难点,使学生能达到本节设定的教学目标,
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基于本节课的特点:我采用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由已知到
未知,循序渐进的顺序,重点运用探究式、互动式的方法去教学,逐
步使学生学会掌握概念的一个系统模式。
1、其中探究式教学法,首先是根据目标去创设疑问,再引导学
生观察实验,操作实验,并且在实验的过程中去思考,去引出新概念,
最后归纳总结。设疑—观察(实验)—思考—总结—应用。
2、而互动式教学法体现在整节课堂中,例如在教师的讲解过程
中,有学生的猜想、讨论和回答,在学生的实验过程中有教师的指导、
答疑等。师生之间不停地进行“信息”交流,会使课堂气氛变得活跃,
有助于学生注意力的集中和学习积极性的提高,也有助于教师及时得
到反馈,改进教学方法。
3、本节课还采用了复习、归纳、阅读、讲解、讨论相结合的教
学方法,对学生进行多种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提高学生的素质。(理
论性的知识:联系实际→进行思考→实验探究→分析讨论→得出结论
→联系实际→发挥想象→提高兴趣。)
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
法的人”,因而在教学中要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我们知道学生学习
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学生主动获取、整理、贮存、运用知识和获得学习
能力的过程,因此,我觉得在教学中,指导学生学习时,应尽量避免
单纯地、直露地向学生灌输某种学习方法。而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
主要渗透以下几个方面的学法指导:
1、培养学生学会通过实验、观察获取相关知识,并得出科学结
论的探究式学习方法。
2、指导学生以实际生活的经验和对教材的阅读,从中归纳出,
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的方法。
3、利用学生分组实验和小组讨论,使学生在沟通中创新,在交
流中发展,最大程度的发挥合作学习的作用。
六、说教学过程
我来具体谈一谈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
环节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猜谜语:大屏幕出示“平的像镜,清得透明,热了变气,冷
了变冰。”大家猜一猜它是什么?(学生猜谜语)
2、出示一杯水,让学生描述水是什么样子的(一年级下册已学)。
3、揭题:像水这样的物质我们称为液体,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
认识液体。(板书课题)
环节二、探究液体的性质
活动一:辨别分析,明确液体的概念。
1、大屏幕出示主题图,仔细观察观察图片,从中找出你认为是
液体的物质,并说出理由。
2、汇报,说出你认为是液体的物质,并说明理由,重复的不要
说。
3、同学们找出这么多认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