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世界的聚落 教案(表格式)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docxVIP

4.2世界的聚落 教案(表格式)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doc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湘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世界的聚落》教学设计

课题名

4.2世界的聚落

教学目标

区域认知: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在分析对比的基础上总结城镇景观和乡村景观的不同点,培养区域认知的方法。

综合思维:能够分析城乡分布与自然环境、历史文化等方面的联系,理解其相互影响的关系。

人地协调观:培养辩证看待人文现象的思维方式和对特色城乡景观的保护意识。

地理实践力:通过对城乡知识的学习,了解家乡景观,加深对家乡的认识。

教学重点

分析对比总结城镇景观和乡村景观的不同点熟悉聚落的形成条件

分析传统民居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教学难点

分析传统民居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教学方法

多媒体辅助教学、读图分析法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视频导入:播放视频《天空之城——绿春县城》,想一想,绿春县城建在山顶上可能有哪些优势?议一议,绿春县城怎样利用地形地貌彰显其景观特色?在其发展过程中可能遇到哪些问题?

【设计意图】视频能够有效吸引学生,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主动

探索新知,激发学习兴趣。

二、新课讲授

1.聚落的景观特征

(1)聚落的含义

教师提问:聚落是如何形成的呢?

学生:自主阅读课本P69页,回答:人们集中地居住在了一起,就形

成了聚落。聚落环境是人类有意识开发和改造自然而创造出来的生存环境。

(2)乡村与城镇

教师:聚落有乡村和城镇两种形式,两者有什么区别?学生:自主阅读课本,进行含义对比:

乡村一般是指以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口为主的聚落。

城镇是指人口达到一定规模、主要从事非农业生产的居民聚居地。教师:组织学生活动,完成城镇景观和乡村景观的进一步对比分析。学生:小组讨论,完成表格。

比较项目

乡村

城镇

规模

规模较小

规模较大

房屋建筑

建筑密度低

平房或低层建筑

高楼众多,建筑密度比较高

公共设施

生活服务设施较少

商业和公共服务设施较多

自然环境

周围大片的农田、果园、

池塘等

城镇一般建有各类绿地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对比分析能力。

教师:引导学生完成课本P70页活动题。观察乡村转变为城市的几个阶段图片,探究讨论乡村到城市有何变化?

学生:小组讨论归纳答案:

随着用地规模的扩大,建筑密度增大,人口数量进一步增加,经济进一步发展,小城镇扩展为城市。城市道路系统质量和等级提高,越来越密集和复杂,城市规模进一步扩大,建筑密度增大,并向高层发展。

在河流支流与干流汇合处或在河流入海处往往形成较大的城市。【设计意图】小组讨论,观察图片并结合已有经验总结乡村发展到城市的变化,提升学生的综合思维。

拓展延伸:教师提问:你听过“大城市病”吗?城市在发展过程中会遇到什么问题呢?

学生:根据漫画提示,分析城市发展过大容易出现的问题:垃圾污染、交通拥挤、住房紧张、资源短缺、侵占耕地等。

教师:如何应对“大城市病”呢?学生:思考后回答:

①合理规划城市空间;

②加强交通管理;

③减少工业废气排放,推广清洁能源;

④出台相关政策法规治理乱占绿地行为;

⑤建设卫星城市;

教师:播放《雄安新区》视频,拓展学生视野。

【设计意图】“大城市病”是现在我国城市发展出现的热点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关心家国发展、了解时政的习惯。

2.聚落与地理环境

(1)聚落的形成条件

教师讲解:自然环境会影响聚落的分布和形态,例如乡村有的地方是分散型的,有的地方是密集型的。

学生:观看图片,认识聚落的形态。

教师:展示图片,引导学生分析聚落的形成条件。学生:观看图片,跟着教师的思路总结。

教师:展示练习题:

想一想:三个乡村中,哪个更有可能演变为城市?为什么?

学生:结合所学思考问题:02处更容易发展为城市。原因:①地形平坦开阔,为城市的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②河流交汇处,水源充足,水运交通便利。

【设计意图】结合城镇发展理解聚落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提高学生综合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拓展:教师展示古代四大文明古国,分析早起聚落的分布特点。

学生:观看地图,结合课本内容,归纳得出:早期的聚落,大多依山傍水,沿河流、山麓或道路分布。

【过渡】在聚落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由于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条件的差异,不同地区聚落的空间形态和组织结构会有很大的差别。

(2)聚落的空间差异教师:展示图片并讲解:

在农区或林区,聚落通常是固定的;

在牧区,定居聚落、季节性聚落和游牧的帐幕聚落兼而有之;在渔业区,还有以渔船为居室的船屋聚落。

学生:认真观看图片,理解聚落的差异。

【设计意图】图文结合,帮助学生理解社会经济活动与聚落的关系。

(3)传统民居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教师:世界各地的民居有着不同的建筑风格。这些民居既能适应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又与居民的社会经济生活密切关联,体现了当地的文化习俗和环境特点。

学生:认真观看图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原创文库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电子图像处理技能证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4月20日上传了电子图像处理技能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