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感隐喻的认知构建与解读.pdfVIP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通感隐喻的认知构建与解读

通感是一种语言现象,也是一种认知现象。从修辞的视角来看,通感

也可叫做“移就”,即五种感官感觉的相通。也就是说,通感是一种常见

的修辞手法,它是指我们在思考或交流时用属于一种感官范畴的事物现

象去表达属于另一种感官范畴的事物现象,以期达到新奇、生动的表达

效果。近年来,通感现象受到了语言学界越来越多的关注。随着认知语

言学的兴起和发展,学者们更愿意从认知角度来审视通感,即通感是一种

特殊的隐喻形式,因此我们还可称其为“通感隐喻”。要想更好地理解

通感隐喻,首先要知道什么是隐喻。大体上来说,隐喻是一种常见的语言

现象。它通常也被认为是一种比喻,即把一种事物比喻成另一种事物,以

方便人们的理解。传统隐喻理论把隐喻看成是一种修辞格,在语言中起

修饰作用。而语言深深扎根于认知结构中,所以隐喻也是一种重要的认

知模式,是新的语言意义产生的根源。在认知语言学中,莱考夫也曾经在

《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中指出:“隐喻的本质是以一种事物去理解和

体验另一种事物。隐喻是从一个比较熟悉、易于理解的源域映射到一

个不太熟悉、较难理解的目标域。其心理基础是抽象的意象图式。”

基于以上对隐喻的解释,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那就是:通感隐喻也

是人类普遍的一种认知方式,即从某一感官范畴的认知域引向另一感官

范畴的认知域,形成人类认识客观世界和表达思想的一种重要手段,成为

人类语言的普遍现象。

学者们对隐喻的研究已经有超过两千年的历史了,它是经历了一个

由修辞到认知的跨域发展过程。国外的哲学家们关注通感这一现象则

始于更早。西方通感研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四、五世纪的古希

腊,比如亚里士多德在《灵魂论》中就曾经提到过通感。在德国古典哲

学中,康德、黑格尔等人用“想象”这个概念来论述通感现象。事实上,

黑格尔在《美学》中提到的有关“崇高”“比喻”的艺术事例实际上

都是通感。然而,康德的论述更为充分,更具影响。他的《判断力批判》

中关于通感的论述,对我们从心理学的角度去理解和把握通感有借鉴作

用。在国内,自钱钟书先生的《通感》一文发表近40年来,学者们便围

绕着通感从各个侧面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分析和大量的讨论,其中主要是

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通感的语言呈现特征;第二、作为辞格的

通感及其修辞功能;第三、通感的心理特征;第四、通感的生理学共

性。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随着认识语言学的兴起和发展,国内外学者

开始从认知层面来分析隐喻,通感隐喻作为一种特殊的隐喻形式,也开始

从认知角度来被研究与探讨。

自从莱考夫和约翰逊创建了“概念隐喻理论”以来,不少学者和语

言学家开始对传统的修辞理论进行批判和反思,这一理论对于通感隐喻

的认知研究也起到了明显的促进作用。而本文正是以认知语言学中的

“概念隐喻理论”和“概念整合理论”为理论基础来探讨通感隐喻在

具体的语篇中的认知构建与解读。对于通感隐喻来说,它有着自己独特

的生理、心理和神经学基础。但是,本文着重在对通感隐喻的认知研究。

我们都知道,通感隐喻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所以很有必要对其进行一次

细致的分类。人类有着最基本的五种感官感受:视觉、听觉、嗅觉、味

觉和触觉。在一般情况下,这五种感官各司其职,并不逾越各自的权限。

然而,现代心理学特别是近几年来的研究证明,“在人脑的前额叶部分,各

感官之间在很大程度上视为相互关联并连成一体的”。因此人的各个

感官并不是孤立的,而是可以互相相通的。本文正是结合了以往学者的

研究成果,对通感隐喻进行了分类,并简要的介绍了每一种通感隐喻的认

知结构和语义特征,即“味觉隐喻化”、“视觉隐喻化”“听觉隐喻

化”“嗅觉隐喻化”和“触觉隐喻化”的认知结构和语义特征。基于

以上的分类细诉,我们可以深刻地理解为什么说通感不仅仅是一种单纯

的修辞手段,它是基于一定的认知心理基础的语言现象,它深深扎根于认

知结构中,源于日常经验的认知体系构成了通感隐喻运用和推理的心理

基础。”通感隐喻正是以其特有的五种感官感受感知客观世界的手段,

从而成为人们重要的认知方式。此外,在这一分类的基础上,我们可以得

出这样的结论,通感隐喻的构成并不是随意的,而是遵循着一定的规律的。

通感隐喻一般呈等级分布,即感觉移动方向呈现由较低级向较高级感官、

由较简单向较复杂感官移动的趋势。其中“视觉”和“听觉”属于较

高级的感官感受,而嗅觉“、味觉”和“触觉”则属于较低级的感官感

受。

事实上,通感隐喻大量存在于文学作品和日常语言中,尤其是广告语

篇。由于涉及到人体

文档评论(0)

188****964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小学中二生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