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设备及新能源行业光伏系列报告(82):BC、TOPCon等N型电池都获得显著提升.docx

电力设备及新能源行业光伏系列报告(82):BC、TOPCon等N型电池都获得显著提升.docx

  1.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正文目录

一、BC是全新的平台技术方案 4

1、背接触电池结构特征 4

2、正面效率大幅提升 4

二、BC提效降本获得突破,有望在分布式市场形成竞争力 6

1、BC电池不断刷新晶硅效率纪录 6

2、成本持续优化 7

3、有望在分布式市场形成竞争力 8

三、TOPCon仍有相当大的提效降本潜力 10

投资建议 13

风险提示 13

图表目录

图1:MWT电池结构示意 4

图2:EWT电池结构示意 4

图3:BC电池结构示意 4

图4:BC电池金属化结构及PN结分布 4

图5:ABC组件正面无遮挡 5

图6:太阳能电池损失分布图 5

图7:ABC电池正面无遮挡电池低间隙 5

图8:PN区均作钝化处理 5

图9BC结构提升Voc 5

图10:隆基股份PBC电池及组件效率大幅提升 6

图11:BC电池效率趋势图 6

图12:BC组件整体效率更高 6

图13:ABC满屏组件提效对比 6

图14:电池单位投资强度对比(亿/GW) 7

图15:电池单位投资强度变化(万元/MW) 7

图16BC成本摊薄效果估算(元/W) 9

图17:分布式场景下ABC组件与PERC组件对比 9

图18:BC组件适用于海外分布式场景 9

图19TOPCon核心参数变化 10

图20:2024年组件招标结构 10

图21:N型招标比例大幅提升 10

图22:0BB组件结构示意 11

图23:焊带/栅线设计排布与功率损耗构成变化 11

图24:边缘钝化示意 11

图25:非银金属化 11

图26LACE激光辅助Poly减薄设备及示意 12

表1:主流电池方案工艺流程对比 7

表2:ABC设备投资拆分(万元) 8

表3:xBC等效发电量正面效率提升幅度测算 8

表4:重点公司主要财务指标 13

一、BC是全新的平台技术方案

1、背接触电池结构特征

常规晶体硅电池发射区、基区分别位于电池正背面,正面主细栅区域存在遮挡,影响电池转换效率。背接触电池改变光伏电池内部的电流流向,是差异化的光伏电池平台结构,其早期方案包括金属环绕贯穿电池(MWT)和发射区环绕贯穿电池(EWT)等,但产业化难度大,而IBC(interdigitatedback-contact)电池成为最具潜力的背接触方案。

BC电池(BackContactCell)PN结交叉分布于背面,正面仅做光线入口,在光照条件下衬底半导体材料中的电子由价带跃迁至导带,形成电子-空穴对(与传统PERC、TOPCon一致),背面PN结内建电场作用下光生电子-空穴对分离,由于PN结排布区别传统电池,载流子流向也由简单的正背面流向变为背面PN区交叉分离,进而产生电势,经由栅线、焊带互联形成完整的电源结构,外电路导通时对外做功完成光电转换。

图1:MWT电池结构示意 图2:EWT电池结构示意

资料来源:高效晶体硅太阳能电池技术、 资料来源:高效晶体硅太阳能电池技术、

图3:BC电池结构示意 图4:BC电池金属化结构及PN结分布

资料来源:高效晶体硅太阳能电池技术、 资料来源:DSNewEnergy、

2、正面效率大幅提升

正面效率大幅度提升。光伏电池效率指到达太阳能电池表面的光能有效转变为电能的比例,即η=Pm/Pin=VOCISCFF/Pin。损失的主要来源可以分为1)光学损失(低

能光子损失等)、2)电学损失(接触电压损失等)两类,BC电池提效的着力点包括增加入射光照量、减少复合、降低电学损失等几个维度:

1)增加受光:区别PERC、TOPCon等电池PN结纵向分布,BC射区、基区及对应金属化电极呈指装交叉分布位于电池背面,规避正面的光线遮挡,短路电流密度JSC更高。

2)优化钝化:同时由于无需考虑正面光学影响,可更专注于电池性能提升,形成更好的表面钝化方案,例如相较主流TOPCon仅做背面钝化,ABC电池P、N区均进行钝化处理,提升开路电压VOC,也由此形成多样化的xBC电池结构。

3)金属化改善:此外BC电池背面电极可以采用较宽的金属栅线来降低内阻Rs,提升填充因子FF。

4)组件封装效果更好:由于BC电池背面金属化,焊带无需前后弯折,电池片排布更紧密,实现更高CTM。

①为低能光子损失;②为热弛豫损失;③、④为接触电压损失;⑤为载流子对的复合损失图5:ABC组件正面无遮挡 图6:太阳能电池损失分布图

①为低能光子损失;②为热弛豫损失;③、④为接触电压损失;⑤为载流子对的复合损失

资料来源:爱旭股份、 资料来源: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53560014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010104234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