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八年级下册第56首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北宋·苏轼古诗词曲梳理写作背景1重点注释2作品主旨3理解探究4写作背景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在黄州居住四年多。这首词即苏轼初贬黄州寓居定慧院时所作,描写了深夜独自漫步时的所见所感。教材原文参考译文理解赏析缺月挂疏桐①,漏断②人初静。谁见幽人③独往来,缥缈孤鸿影。弯弯的月儿悬挂在枝叶稀疏的桐树上,深夜一片寂静。有谁见到幽居之人独自往来,仿佛天边孤雁般缥缈的身影。内容理解:写深夜院中所见的景色。夜深人静、“月挂疏桐”,仿佛有个“幽人”独自往来,如同“孤鸿”。这个“幽人”可能是想象的,也可能是词人自己。教材原文参考译文理解赏析缺月挂疏桐①,漏断②人初静。谁见幽人③独往来,缥缈孤鸿影。弯弯的月儿悬挂在枝叶稀疏的桐树上,深夜一片寂静。有谁见到幽居之人独自往来,仿佛天边孤雁般缥缈的身影。表现手法:借景抒情,通过对“缺月”“疏桐”等事物的描写,营造寂寞清冷的氛围,为“幽人”“孤鸿”出场做铺垫。上片抒发了词人寂苦之情。教材原文参考译文理解赏析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④。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⑤冷。突然惊起又回过头来,心有怨恨却无人知晓。挑遍了寒枝也不肯栖息,甘愿在沙洲忍受寂寞凄冷。表现手法:托物写怀。词人与“孤鸿”合二为一,用比兴、象征手法,借“孤鸿”遭遇不幸,心怀幽恨,甘愿落宿于寂寞荒冷的沙洲,度过这样寒冷的夜晚,表达词人被贬黄州时的孤寂处境和高洁志趣。教材原文参考译文理解赏析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④。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⑤冷。突然惊起又回过头来,心有怨恨却无人知晓。挑遍了寒枝也不肯栖息,甘愿在沙洲忍受寂寞凄冷。情感:通过写鸿的孤独缥缈、惊起回头、怀抱幽恨和选求宿处,表现词人被贬黄州时期的孤寂处境、高洁志趣和不愿随波逐流的心境。①疏桐:枝叶稀疏的桐树。②漏断:指深夜。漏,指漏壶,古代计时的器具。深夜壶水渐少,很难听到滴漏声音了,所以说“漏断”。③幽人:幽居之人。④省:知晓。⑤沙洲:江河中泥沙淤积而成的小块陆地。重点注释这首词借月夜孤鸿这一意象抒怀,写出了词人对人生的反省和对理想的坚守,表现了词人心境的孤独和志趣的高洁,以及不同流合污、不随波逐流的品格。作品主旨1、词的上片通过对哪些事物的描写营造了怎样的氛围?理解探究上片主要通过对缺月、疏桐、幽人、孤鸿等事物的描写,营造了一种清冷、孤寂的氛围。2、第三句中的“幽人”是指谁?“幽人”即幽居之人,可能是词人想象的,也可能是词人自己。3、有人评价这首词“物我交融,含蕴深广”,请结合“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作简要赏析。这两句写孤鸿遭遇不幸,心怀幽恨,惊恐不已,在寒枝间飞来飞去,拣尽寒枝不肯栖息,甘愿落宿于寂寞荒冷的沙洲,度过这样寒冷的夜晚,表现了词人被贬黄州时期的孤寂处境和高洁志趣,以及不愿随波逐流的心境。4、“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历来被人所称道,你认为这两句好在哪里?请简要分析。词人以拟人化的手法表现孤鸿的心理活动,把自己的主观感情寄托在事物上,显示了高超的艺术技巧;同时,又以象征手法,通过鸿选求宿处,表达作者不愿随波逐流的个性。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