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中央制度.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北宋中央制度

北宋中央制度

一、背景

北宋时期,我国进入了封建社会的全盛时期。在这一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其中,北宋中央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为国家的繁荣昌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政治制度

1.宰相制度

北宋时期,宰相是国家最高的行政长官,总揽全国政务。宰相之下设有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等机构,分管各个部门的事务。宰相制度的建立,使得国家政权更加集中,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2.知州制度

北宋时期,地方行政区划实行知州制度。知州是地方最高行政长官,负责管理地方行政、财政、军事等事务。知州制度的实行,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稳定。

3.寺观制度

北宋时期,宗教在社会生活中占据重要地位。寺观制度是国家对宗教事务的管理制度。寺观由政府设立,由僧侣、道士等宗教人士负责管理。寺观制度的建立,既满足了宗教需求,又有利于社会稳定。

4.科举制度

北宋时期,科举制度得到了进一步发展。科举制度选拔人才,使得政治更加清明,社会更加公平。科举制度分为乡试、会试、殿试三个阶段,只有通过殿试者才能成为进士,进而进入官场。

三、经济制度

1.财政制度

北宋时期,国家财政制度相对完善。财政部门负责国家的税收、财政支出等事务。财政制度的建立,保证了国家的财政收入,为国家的政治、军事、文化等方面提供了有力的物质保障。

2.农业制度

北宋时期,农业是国家经济的基础。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推行均田制、兴修水利、推广农业生产技术等,以提高农业生产力。农业制度的建立,为国家经济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3.商业制度

北宋时期,商业繁荣,城市经济蓬勃发展。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放宽市场限制、鼓励海外贸易、设立市舶司等,以促进商业发展。商业制度的建立,为国家经济的繁荣做出了巨大贡献。

四、文化制度

1.教育制度

北宋时期,教育制度相对完善。政府设立国子监,培养官员和人才。科举制度选拔人才,使教育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教育制度的建立,为国家培养了大量人才,推动了文化的繁荣。

2.科举制度

北宋时期,科举制度是选拔官员的重要途径。科举考试分为乡试、会试、殿试三个阶段,通过考试选拔出的进士进入官场。科举制度的建立,使政治更加清明,社会更加公平。

3.文学艺术

北宋时期,文学艺术达到了空前繁荣。词、诗、散文等文学体裁得到了广泛发展,出现了众多文学巨匠。同时,绘画、书法、音乐等艺术领域也取得了显著成就。文化制度的建立,为国家的繁荣昌盛提供了精神动力。

五、总结

北宋中央制度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为国家的繁荣昌盛奠定了坚实基础。这一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充分体现了我国古代政治家的智慧,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借鉴。

文档评论(0)

一二极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万事有技巧,用心可成!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