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状态下发生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影响因素及机制研究进展.pdfVIP

肥胖状态下发生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影响因素及机制研究进展.pdf

  1.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肥胖状态下发生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影响因素及机

制研究进展

【摘要】肥胖是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的危险因素之一。肥胖导致的脂代

谢紊乱、慢性炎症,以及二甲双胍、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抑制剂、胰高糖素

样肽-1受体激动剂和减重手术等肥胖的治疗方案可能推动了DKA的进展。深入

了解肥胖对DKA的影响将有助于预防DKA的发生。基于此,该文对肥胖状态下发

生DKA的影响因素及机制进行综述。

【关键词】肥胖症;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脂肪组织;慢性炎症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iabeticketoacidosis,DKA)是一种常见的糖尿病急

性并发症,好发于1型糖尿病(type1diabetesmellitus,T1DM)患者。有2

9.9%的青少年T1DM患者以DKA起病,而成年T1DM患者约有5%~8%发生DKA[1]。

近年来,T1DM合并肥胖的成年患者逐年增加,从1986年的3.4%上升至2007年

的22.7%[2]。一项横断面研究表明,超重/肥胖的T1DM患者发生DKA的风险

有所增加[3]。此外,DKA也可见于2型糖尿病(type2diabetesmellitus,

T2DM)患者。研究发现,T2DM合并酮症患者的体重指数高于无酮症患者[4];

T2DM合并急性胰腺炎并诱发DKA的患者中肥胖的比例更高[5]。超重/肥胖DK

A患者更易合并肝功能异常、高脂血症等代谢性疾病,且酸中毒纠正困难[6]。

Sato等[7]发现,即使在调整年龄、性别等因素后,肥胖仍是DKA院内死亡率

的独立危险因素。因此,肥胖对DKA发生发展的影响值得进一步探讨,本文就其

可能机制进行综述。

一、脂代谢紊乱与DKA

脂肪组织是人体重要的能量储存和内分泌器官,通过释放甘油三酯、脂肪酸、

脂肪因子等调节人体代谢。肥胖状态下,脂肪组织功能紊乱,加速DKA的发生发

展。

1.脂肪酸影响胰岛素分泌:肥胖患者游离脂肪酸(freefattyacid,FFA)在

外周蓄积,通过多种途径损伤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导致胰岛β细胞凋亡。FFA

中的长链饱和脂肪酸(saturatedfattyacid,SFA)通过抑制胰腺-十二指肠

同源盒因子1(pancreaticandduodenalhomeoboxfactor1,PDX-1)参与

的葡萄糖刺激的胰岛素分泌(glucose-stimulatedinsulinsecretion,GSIS)

相关基因转录,引起胰岛素分泌功能缺陷[8]。SFA长期作用还可诱导内质网

应激,通过蛋白激酶R样内质网激酶(proteinkinaseR-likeendoplasmic

reticulumkinase,PERK)[9]、肌醇依赖性激酶1α(inositolrequiring

enzyme1α,IRE1α)[10]和激活转录因子6(activatingtranscriptionf

actor6,ATF6)[11]等通路的激活诱导胰岛β细胞凋亡。此外,FFA会抑制

胰岛胰高糖素样肽-1(glucagon-likepeptide-1,GLP-1)受体表达[12],

下调β细胞对肠促胰素的反应[13],抑制GLP-1等肠促胰素对GSIS的刺激,

影响胰岛素分泌。DNA甲基化和长链非编码RNA(longnoncodingRNA,lncRNA)

等表观遗传学水平上的变化也是FFA致β细胞功能障碍的潜在机制。研究发现高

糖高脂培养的人胰岛细胞中约80%的CpG位点甲基化水平上升,并导致细胞周期

依赖性激酶1(cyclin-dependentkinases,CDK1)、非洲爪蟾驱动蛋白样蛋

白靶蛋白2(targetingproteinforXenopuskinesin-likeprotein2,TPX

2)和胸苷酸合成酶(thymidylatesynthetase,TYMS)基因表达上调,cAMP结

构域蛋白诱导的丝状化(filamentationinducedbycAMPdomainprotein,F

ICD)基因表达下调,影响胰岛素分泌[14]。另外,FFA还能通过上调lncRNA

TCONSmiR-297b-5p/SAA3[15]和下调lncRNA-Malat1/Ptbp1/PKM

2信号通路[16]导致胰腺β细胞功能受损。

文档评论(0)

飞飞飞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