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个案传播影响分析 .pdfVIP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司法个案传播影响分析

1研究背景

冷热媒介“”源自加拿大学者麦克卢汉的《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在原著的第二章中

以收音机与电话为例,提出了“高清晰度,低参与度”的热媒介,以及相对的冷媒介概念【1】。

但作者没有在传统意义上给出划分标准,这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式的风格为国内传播学

界开启了新的研究大门。我们不应该仅从单一维度把握冷热媒介论,由此陷入思维的死胡同,

造成对其严重的误读。有学者以文本分析法对冷热媒介“”理论做出了还原与阐释,提出理论

在社会文化调解的作用;从人的参与度的角度观察媒介属性问题,任何冷与热不能一概而论。

部分学者则尝试在原始理论上以媒介技术论角度提出新解释,认为媒介的冷热取决于人的主

观性;冷热媒介的作用规律背后是人类需求的相互作……在提“升—过时—再现—逆转”的过程

中,可以看到冷热媒介的相互作用规律。也有学者站在受众心理需求角度将冷热媒介“”视作

相互循环转化的状态。国内学者在冷热媒介“”理论的阐释上做出了发展与批判,但在具体的

新闻报道专业领域应用仍不够完善,大多停留于宏观社会层面,本文将针对法治新闻报道中

司法个案在热媒介传播过程中的影响进行分析。

2案例选取与研究对象

1)媒体对河南电梯劝烟案的报道。2017年5月2日,郑州69岁的段肖礼在电梯内抽

烟,遭到同在电梯内医生杨欢劝阻,10分钟后,老人突发心脏病猝死。事后,死者家属上

诉法院要求杨欢赔偿40余万元,经郑州金水区法院一审判决:杨欢向死者家属补偿1.5万

元。家属不服上诉,2018年1月23日,郑州市中院二审公开宣判:驳回田九兰的诉讼请求,

撤销原判。据荆楚网大数据舆情系统数据:1月23日至24日,事件全网信息量27531条,

其中微博23650条,占比85.9%;新闻报道1113篇,占比4.04%;网站消息1069条,占比

3.88%;客户端信息663条,占比2.41%,在二审结果公示后,国内各大媒体对此事件报道

形成了一次高峰。2)研究对象。在网络碎片化的信息传播语境中,手机、电视、网络视频

这类冷媒介相当大一部分内容而传统新闻媒体的文字报道则在事件发生后依靠记者调查获

得可靠、清晰的信息来源,使其成为相对的“高清晰度、低参与度”的热媒介。本文选择“电

梯劝烟案”中的热媒介作为对象,新浪网是聚合类新闻门户网站,在国内热点事件、突发事

实等中文资讯聚合上具有全面、多元的特点,本文以1月23日至1月25日新浪网上权威新

闻媒体的文字报道进行分析。在新浪网站内搜索关键词“电梯劝烟”共出现92篇相关新闻报

道,其中56篇文章不符合要求(8篇新闻报道重复,6篇属于冷媒介视频报道,3篇属于转

载自媒体报道,39篇文章属于设置时间之外和其他内容)符合要求的36篇新闻报道主要来

源渠道:(1)报纸;(2)权威媒体网站。

3理论运用与研究设计

1)理论运用。框架理论:框架“”的学术概念最早由G.贝森特提出,后由E.戈夫曼在《框

架分析》一书中得到发展使其进入社会学领域。本文主要运用加姆森等人发展的框架分析法。

首先反复阅读与比较新浪网关于“电梯劝烟案”的文字报道,确定文章中反复出现的关键词、

隐喻、描写等。下一步,分析它们的主题,最后总结出媒体框架。2)框架分析结果。主题

一:二审宣判纠正一审判决“二审公开宣判”一词在研究对象中出现频率居于第三,平均每篇

文章出现2~3次。报道叙述多以二审宣判对社会公共意义的建设作为重点,强调突出了司

法审判的公正、有据,而对于一审改判的原因只有5篇文章进行了分析,“法律适用错误”

一词总只出现7次。主题二:一审二审司法判决的合法性在研究对象中,有20篇报道在二

审判决叙述后配以《侵权责任法》与“公平原则”的解释说明,强调一二审中司法判决的合法

性,关键词“因果联系”出现频率第二,平均每篇文章出现2~3次。主题三:抽烟对社会公

益的损害在所有报道中,禁言“、二手烟”关键词出现频率最高,平均每篇文章出现3~4次,

在报道叙述中多以抽“烟者”称呼死者,隐喻其个人行为在社会利益面前的负面性。主题四:

劝烟者的行为正当性在所有报道中有7篇文章详细描写了劝烟者的医生职业,以

文档评论(0)

153****308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