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ICS65.150
DB5110
CCSB52
四川省(内江市)地方标准
DB5110/T65—2024
白乌鳢小瓜虫病防治技术规程
2024-10-31发布
2024-12-01实施
内江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5110/T65—2024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
草。
本文件由四川省内江市农业科学院提出。
本文件由内江市农业农村局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四川省内江市农业科学院、内江师范学院、四川农业大学、四川省农业科学院。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樊威、贺扬、余垚颖、苏建、王均、刘瑞、耿毅、卓婷、焦晓磊、杨海、罗煜、
吴俊。
I
DB5110/T65—2024
白乌鳢小瓜虫病防治技术规程
1
2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白乌鳢小瓜虫病的定义和术语、病原、流行情况、症状、诊断、防治方法。
本文件适用于白乌鳢小瓜虫病的鉴别和防治。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34734-2017淡水鱼类小瓜虫病诊断规程
SC/T1132-2016渔药使用规范
SC/T7014-2006水生动物检疫实验技术规范
DB5110/T50-2023白乌鳢流行性溃疡综合征防控技术规程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白乌鳢AlbinoChannaargus
又称白乌鱼、白甲乌鱼等,是乌鳢(Channaargus)的白化变异种,隶属于鲈形目(Perciformes)、
攀鲈亚目(Anabantoidei)、鳢科(Channidae)、鳢属(Channa)。
3.2
小瓜虫病Ichthyophthiriasis
又称白点病(Whitespotdisease),虫体主要寄生在鱼体表、鳍条、鳃等组织器官。
4
病原
由多子小瓜虫(Ichthyophthiriusmultifiliis)引起,其生活史分为:成虫、包囊和幼虫3个时期。(见
附录A)
5
流行情况
1
DB5110/T65—2024
各种规格白乌鳢均可感染,特别是4~10cm大小的规格;常见于每年的3~5月和10~12月。水温是
影响发病的关键,水温在15~25℃发病率较高,低于5℃或高于28℃发病率相对偏低。光照较弱的环
境下,鱼体更易发病。沙质池底的鱼塘发病率低于土质池底鱼塘。
6
症状
小瓜虫感染初期(1~3d),白乌鳢无明显异常;大约7d左右,白乌鳢表现出摄食量减少、反应迟
钝、游动异常、不时与固体物摩擦,皮肤和鳍条等部位出现少量白色小点;随着病情加重(14d左右),
病鱼症状表现为食欲不振、体质瘦弱、全身皮肤和鳍条布满白色小点,体表覆盖一层白色薄膜、游泳无
力、张口呼吸、鳃盖外张、时常漂浮在水面上层。
7
诊断
7.1样品采集
采集离群独游、浮头、张口呼吸、游动异常等典型症状的鱼体至少10尾。采样按照SC/T7014-2006
规定执行。
7.2临床症状观察
取干净的自来水置于适当大小的透明容器中,放入检查鱼体,保持鱼体舒展体态。观察鱼体游动情
况、鳃盖是否张开;透光观察体表、鳍条有无小白点。
7.3显微镜观察
7.3.1粘液水浸片观察
用干净的载玻片刮取带白点的体表粘液,涂抹均匀后,滴加适量自来水,盖上盖玻片,制成水浸片,
光学显微镜下观察有无包囊(10倍目镜×4~20倍物镜)。
7.3.2鳃丝压片观察
用干净的剪刀,剪取适量鳃丝置于载玻片上,滴加适量自来水,另取一干净的载玻片,重叠挤压后,
光学显微镜观察有无幼虫和包囊(10倍目镜×4~20倍物镜)。
7.3.3虫体染色法观察
将带虫涂片用10%福尔马林或70%乙醇固定过夜,常温干燥后,Giemsa染液染色30s,自来水冲洗,
常温干燥,显微镜观察虫体形态,按照GB/T34734-2017规定执行。
7.4结果判定
(1)流行情况与本文件第5点描述相似,判定为疑似;
(2)发病症状与本文件第6点描述相似,判定为疑似;
(3)显微镜下观察到包囊或掠食体,确认为多子小瓜虫感染,即可诊断为小瓜虫病。
2
DB5110/T65—2024
8
防治方法
8.1预防措施
保持良好环境、增强鱼体抵抗力是预防本病的关键。清塘消毒、水质管理、鱼种选择与消毒、以及
日常饲养管理按照DB5110/T50-2023规定执行。
8.2治疗策略
8.2.1生态灭虫
有条件可将水温调节至26℃以上,保持3d~8d,等小瓜虫从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DB44T 2557-2024燃煤电厂二氧化碳捕集测试平台运行技术规范.docx
- DB511066-2024内江天冬套作玉米栽培技术规程.docx
-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定襄面塑DB1409T 50—2024.docx
- DB511074-2024酿酒甘蔗生产技术规程.docx
- DB44T 2550-2024实验 Beagle 犬保种与繁育技术规范.docx
- 专业镇建设培育指南 第1部分:制造业类专业镇DB1409T 54—2024.docx
- DB44T 2551-2024药物临床试验机构建设管理规范.docx
- DB44T 2553-2024长叶竹柏播种育苗技术规程.docx
- DB44T 2554-2024广东紫珠林下栽培技术规程.docx
- DB44T 2558-2024工业固体废物管理技术规范.docx
- DB44T 2552-2024药物临床试验伦理审查规范.docx
- DB511073-2024皇菊栽培技术规程.docx
- DB511067-2024内江市电动自行车停放充电消防安全管理规范.docx
- DB511070-2024资中枇杷低效果园提质增效栽培技术规程.docx
- DB511075-2024内江市药品零售企业优质药学服务规范.docx
- DB44T 2556-2024燃煤电厂膜法碳捕集运行技术规范.docx
- 政务服务 高频事项规范化办理指南DB1409T 51—2024.docx
- DB511069-2024黄花菜栽培技术规程.docx
- DB511058.2-2024高标准冬水田综合种养技术规程 第二部分:稻后油菜无人机抗湿播种技术规程.docx
- DB511068-2024冬小麦新品种内麦 416 种子繁育技术规程.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