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成功⼈⼠返乡创业案例
创业不⼀定要往北上⼴深那扎堆,现如今互联⽹那么发达,只要⽤⼼到处都有机会,于是有些⼈选
择了回乡创业。以下是店铺为⼤家整理的成功⼈⼠返乡创业案例相关⽂章。
案例1:在外成功⼈⼠返乡创业结硕果
朴席镇塔影村朱庄组的朱守军、朱守勇兄弟俩被村民们称为慈善家“”,两⼈在年轻的时候随⽗亲远
赴⾹港艰苦创业,有了⼀定的经济实⼒后,他们情系家乡,⼀直捐款帮助⽗⽼乡亲。
近年来,朴席镇把改善投资环境,⿎励和⽀持在外成功⼈⼠返乡创业、回报家乡作为⼀项重要⼯作
摆上⽇程,千⽅百计为在外成功⼈⼠返乡创业铺路搭桥,提供服务平台,扶持他们做⼤做强。
在外创业⼼系家乡捐款献⼤爱
朱守军、朱守勇15岁就随⽗亲远赴⾹港,凭借勤奋和⼲劲,在⾹港建⽴了⾃⼰的美发、沐浴连锁公
司。⽗亲患癌症去世后,朱守军兄弟俩回到塔影村设⽴了专项资⾦⽤于资助村⾥的癌症病⼈。看“到村⾥的⽼
⼈得了癌症,我就想起⽗亲患病时的痛苦,决定以⾃⼰的微薄之⼒来帮助他们。”朱守军表⽰,每年他都会拿
出20万元来关爱癌症病⼈。这只是朴席镇在外⼈⼠回报家乡的⼀个缩影。
朴席镇是劳务⼤镇,改⾰开放以后,陆陆续续奔赴全国各地从事沐浴业的农民有上万⼈。在政府相
关部门的积极引导下,这些在外⼈⼠回报家乡奉献社会的⼼情急切,爱⼼浓厚,涌现出⼀⼤批慈善家“”、爱“
⼼⼈⼠”,他们为朴席镇的公共事业、基础设施、困难群体捐款、捐物,为村、镇办了许多看得见摸得着的实
事。朱守军兄弟俩就是其中的代表。
⿎励返乡创业,致富带乡邻
近⼏年,朴席镇充分发挥⼈缘、地缘优势,全⼒做好返乡创业这篇⼤⽂章。⼏年来,朴席镇张贴发
放返乡创业倡议书千余份,召开各级回乡⼈员座谈会100余次,⾛访在外创业⼈才200余次,让越来越多的在
外创业成功⼈⼠了解返乡创业的环境和条件。通过不断加强与在外创业成功⼈⼠的联系,返乡创业频结硕
果。
⼟沟村村民雷⾦海⼀直在外务⼯,深知背井离乡的艰⾟,在得知近年来家乡经济社会发展迅速,⼤
⼒扶持在外务⼯⼈员返乡创业后,毅然回乡创业开办企业,带领乡邻⾛上致富路。他创办的扬州市威特机械
制造有限公司投资2000余万元,现在年产值已达6000余万,⽣产制造的机械设备受到江淮汽车集团、扬州中
集通华特种车、扬州亚星等⼤企业的好评。
在雷⾦海的带动下,村⾥好⼏位在外务⼯⼈员回到家乡创业,有的承包了鱼塘、果园,搞起了养殖
业,有的开办了⼯⼚。
为了⿎励和引导在外成功⼈⼠回乡创业、回报家乡,朴席镇⽴⾜⽇益便捷的交通⽹络,充分发挥区
域优势,建⽴集中⼯业区,夯实创业平台,返乡创业条件⽇趋完善。多渠道帮助企业融资,多次组织企业、
返乡创业者参加银企座谈及⼩额贷款推介会,帮助创业青年申请低息、⽆息贷款,解决创业之初的资⾦问
题。同时,各单位主动上门服务,及时帮助解决项⽬建设和企业⽣产经营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如今,改⾰开放初期陆续外出的农民已经逐渐回到朴席创业。
案例2:返乡农民⼯创业事迹
只要“认准⽬标,能吃苦,有恒⼼,就没有办不成的事”。这是⽔阳镇裘公社区返乡农民⼯、新党员
王道宏在⼗多年打拼岁⽉中总结出来的经验,也是他⼀直以来所遵奉的⼈⽣信条。也就是凭着这种能吃苦,
敢打拼的精神,他由⼀名普通的打⼯仔成长为⼀名年产值逾150万元的宣城市宏达⼿套加⼯⼚的个体⽼板。
现如今不仅办了⼯商执照,并已成为中国苏旺你集团、⽆锡长德⼿套⼚、苏州兴华⼿套⼚等名企集团的定点
配套加⼯⼚。
王道宏,男,汉族,1972年6⽉出⽣在⽔阳镇裘公社区⼀个普通的农民家庭。由于家庭条件困
难,1993年秋,20岁出头的王道宏在⽔阳⾼中毕业后,从家⾥带了50元钱只⾝来到了上海,从帮饭店洗碗打
杂做起,开始了他帮厨学艺的打⼯之路。1995年经⼈介绍,与本村姑娘孙⾦兰结婚,婚后⽣育⼀个男孩。
1998年听朋友介绍说⼴东好挣钱,就带着妻⼦⼀道闯“⼴东”,先在东莞⼀家塑胶⼚打⼯,从⼯⼈、领班、组
长⼀直⼲到⽣产科长。正当他事业渐成时,却不料市场产品滞销,企业经营不景⽓,⼯资时发时⽋,眼看前
途难料,只好带着妻⼦于2000年秋转⼊⼀⾹港⼈办的⾦辉鞋⼚打⼯,⼀切⼜从头开始,……夫妻俩艰难地捱
到2002年8⽉,经⼈介绍⼜辗转到了苏州,妻⼦孙⾦兰在乡村医院从事护⼯,王道宏则在三星电⼦⼚谋到了
⼀份保安的⼯作。由于他⼯作上勤劳肯⼲,认真负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