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无线通信的人体佩戴设备的电磁兼容性要求和测量方法4731-2024.pdf

基于无线通信的人体佩戴设备的电磁兼容性要求和测量方法4731-2024.pdf

  1. 1、本文档共2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YD/T4731—2024

目次

前言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定义和缩略语2

4符号和缩略语4

5试验条件5

5.1通用条件5

5.2试验配置5

5.3试验布置5

5.4收信机的窄带响应6

5.5免测频段6

6性能判据7

6.1通用要求7

6.2性能判据(持续现象)7

6.3性能判据(瞬态现象)8

7适用性8

7.1骚扰测量8

7.2抗扰度试验8

8骚扰测量方法和限值9

8.1辐射杂散骚扰(壳体端口)9

8.2辐射骚扰(辅助设备的壳体端口)10

8.3传导骚扰(AC电源端口)11

8.4谐波电流(AC电源端口)12

8.5电压变化、电压波动和闪烁(AC电源端口)12

9抗扰度试验的方法和等级12

9.1静电放电抗扰度12

9.2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13

9.3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13

9.4浪涌(冲击)抗扰度13

9.5射频场感应的传导骚扰抗扰度14

9.6工频磁场抗扰度14

附录A(规范性)音频突破测量方法15

附录B(规范性)数据传输测量方法17

I

YD/T4731—2024

■1Z■—ɪ-

刖百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博鼎实华(北京)技术有限公司、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深圳信息通信研究院、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中

国电信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同耀通信技术有限公司、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高通无线通信技

术(中国)有限公司,上海诺基亚贝尔股份有限公司、重庆信息通信研究院、北京通和实益电信科学技

术研究所有限公司、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西安通和电信设备检测有限公司、北京中科国技信息系统

有限公司、荣耀终端有限公司、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威凯检测技术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刘宝殿、安海龙、董立成、肖雳、周镒、熊宇飞、姜雪、郭伟、李华、张兴海、

刘殿铭、曹堀飞、梁勇、魏蔚、李国庆、柏青青、蓝江鹏、罗森文、谈儒猛、刘志辉、金亦然、韩斌、

张昆、潘正、李国栋、康岛、郑科、杜晨光、芦婷、张志华、庄甘霖、周锐、叶扬韬、何观寰。

II

YD/T4731—2024

基于无线通信的人体佩戴设备的电磁兼容性要求和测量方法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使用无线通信的人体佩戴的无线通设备及其辅助设备的电磁兼容性要求,包括测量方

法、频率范围、限值和性能判据。

本文件适用于基于无线通信的人体佩戴设备,可用于手腕、头颈、腰部以及身体其他部位佩戴,包

括基于移动通信的人体佩戴的无线通信终端、人体健康指标监测设备、运动监测评估设备以及虚拟现实

设备等人体佩戴的无线通信终端设备以及其他无线设备,例如智能手表、智能手环、智能眼镜、智能头

盔、智能腰带、远程胎心监护以及智能心电监测仪等设备。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nhk35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本账号发布文档均来源于互联网公开资料,仅用于技术分享交流,相关版权为原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相关权利,请提出指正,我们将立即删除相关资料。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