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第9章TD-SCDMA未来演化
目前,移动语音通信和因特网数据通信是通信领域发展最为迅猛的两个领域,可以想象,已经存在着这么一种需求:在移动的环境中,人们依然希望通过移动终端接入因特网,享受多种多样的数据业务服务。在3GPP中,为了满足迅速增长的对高速移动数据业务,特别是移动因特网业务的需求,研究人员们正在UMTS标准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增强型的技术,这就是HSDPA(HighSpeedDownlinkPacketAccess,高速下行分组接入)。实际上,在另一个标准化组织3GPP2中,也有类似的技术,它们是HDR和1XTREME。
HSDPA是3GPPRelease5提出的一种增强方案,同时适用于WCDMA和TD-SCDMA系统,HSDPA的主要目标是对“尽力而为”分组数据报业务的高速支持,数据数率要求远远超过IMT-2000的2Mbit/s要求,并且获得更低的时间延迟,更高的系统吞吐容量和更有力的QoS保证。
从技术角度来看,HSDPA主要是通过引入高速下行共享信道(HS-DSCH)增强空中接口,并在UTRAN中增加相应的功能实体。从底层来看,主要是引入自适应调制编码(AMC)和HARQ(混合ARQ)技术来增加数据吞吐量。从整体构架上来看,主要是增强NodeB的处理功能,在NodeB的MAC层中引入一个新的MAC-hs实体,专门完成HS-DSCH的相关参数和HARQ协议等相关处理,在高层和接口加入相关操作信令[1]。
9.1HSDPA关键技术
为了实现HSDPA方案,除了提出了增强型DSCH信道的概念之外,3GPP标准中同时提出了其他四种关键技术[2]:
o自适应调制和编码技术(AMC)
o快速小区选择技术(FCS)
o混合自动请求重传技术(HARQ)
o多输入多输出天线处理技术(MIMO)
目前,AMC和HARQ已经被纳入了3GPPRelease5标准之中,而FCS和MIMO则将在3GPPRelease6标准中进行阐述。除了以上由3GPP提出的几种关键技术外,实现HSDPA,还必须考虑包调度算法,快速包调度算法是提高系统容量的一项关键技术。
在先前的Release99标准中,包调度是由RNC进行控制的。在RNC中进行包调度控制,不能很好的、自适应的、迅速的使包调度的结果反映当前时变信道的状态信息,从而无法进行快速的链路自适应和快速的包调度,所以在HSDPA中应该把包调度算法移植到下一级NodeB中,这样包调度可以及时的根据信道情况和衰落特性自适应地改变调制方式,同时减少用户设备(UE)的内存要求和系统的传输延迟。
北京邮电大学无线信号处理与网络实验室(WSPN)作者:彭木根(pmg@)
版权所有,翻印必究
第9章TD-SCDMA未来演化401
在TD-SCDMA系统中,由于不采用软切换技术,所以无法使用快速小区选择。另外,目前TD-SCDMA把智能天线技术作为必选技术之一,所以,作为多天线技术的一种,如何把智能天线技术和多输入多输出天线技术合并一起使用在TD-SCDMA系统中,目前还处于研究阶段,所以本书将重点讨论基于TD-SCDMA系统的HARQ和AMC技术。
9.1.1AMC技术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根据当前的无线信道状况而自适应的改变传输参数可以带来系统性能方面的改善。改变传输参数补偿信道条件变化的处理过程称为链路自适应,自适应调制和编码技术(AMC)就属于其中一种,另外功率控制也属于这个范畴。AMC的原理就是在系统限制的范围内,根据信道质量的变化情况(大尺度衰落特性),灵活的调整发送给每个用户的数据的调制和编码方式(MCS),信道质量由接收机反馈获得。有关AMC技术的研究实际早在六、七十年代就进行过,但当时由于技术条件的限制,对无线信道的自适应调整被认为是不现实的,所以那时这方面的研究没有得到广泛关注。直到九十年代初,信道自适应技术在有线通信领域得到了成功的应用,它在无线通信中的应用才为研究者们所重视。
AMC的原理是在系统限制的范围内,根据信道质量情况的改变,调整调制与编码方式,信道质量状况由接收机的反馈而获得。在一个AMC系统中,处于有利位置的用户(通常是那些距离基站很近的用户),会被赋予较高的调制与编码方式(比如64QAM及1/2Turbo码率);而处于不利位置的用户(通常是那些处于小区边界的用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