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的发展历史.pdfVIP

  1. 1、本文档共3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了解城市形成与发展的基本规律;掌握城市化的含义;熟悉城市化进程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

二、学习的内容

1、城市的产生和定义

(1)城市的形成

(2)城市的定义

2、城市的发展

(1)古代城市的发展

(2)近代城市的发展

(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城市的发展

3、城市化

(1)城市化的基本概念

(2)世界城市化进程的特点

(3)城市化发展的一般规律

(4)中国城市化的道路

三、学习的建议

1、本章学习重点与难点

城市化发展的一般规律。

2、本章学习的建议

着重学习城市化发展的一般规律。

四、参考书目

1、[美]刘易斯·芒福德:《城市发展史——起源、演变和前景》,倪文彦宋俊岭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

社,1988。

2、周一星:《城市地理学》,商务印书馆,1995。

五、思考题

1、城市化的含义。

2、试述城市化发展的一般规律。

3、谈谈对中国城市化道路的理解。

一、城市的形成

在原始社会的漫长岁月中,人类过着依附于自然的采集经济生活,逐步形成了比较稳定的劳动集体——

母系社会的原始群落。随着生产能力的提高,原始群落中产生了劳动分工,出现农业和畜牧业,这就是人

类社会的第一次劳动大分工,农业成为主要的生产方式,由于农业必须在固定地域开展,于是产生了固定

的居民点。

随着生产力的进一步提高,生产品有了剩余,产生了交换的条件,逐步出现了专门从事交易的商人;与

此同时,生活需求的多样化,劳动分工的加强,也逐步出现了一些专门的手工业者。商业和手工业从农业

中分离出来,这就是人类社会的第二次劳动大分工。原来的居民点发生分化,形成以农业生产为主的农村,

和以商业和手工业职能为主的城市。

由此可见,最早的城市是人类社会第二次劳动大分工的产物,出现在从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时期。

二、城市的定义

世界各国关于城市的定义有许多描述,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概括起来可以分为三类:(1)人口规模,

即将达到某一特定人口规模或具有某一特定最小人口密度的地域界定为城市;(2)就职能而言,一个地域

从事经济活动的人口中,从事非农业活动的人数达到某一特定的比例,称为城市,或将具有行政管理职能

的地方政府所在地作为城市;(3)在地域特征方面,将具有某些特征(如建筑景观、市政设施、公用设施

等)的地方称为城市。

我国于1955年公布了第一个城镇确定的标准,采用人口规模和职能两个要素相结合的办法,规定市、县

人民政府所在地,常住人口大于2000人,非农业人口超过50%以上,即为城市型居民点。工矿点常驻人口

不足2000人,但在1000人以上,非农业人口超过75%,也可定为城市型居民点。

根据1990年4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城市“是指国家按行政建制设立的直辖市、市、

镇”。

城市的产生、发展和建设受到自然、社会、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城市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

两大社会发展阶段,即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亦称前工业化时期和工业化时期,也可称为古代的城市和近

代的城市。

一、古代城市的发展

(一)自然因素与城市发展

人类在与自然共生中学会了与自然的协调、趋利避害。在影响城市产生与发展的诸多自然要素中,水或

许最能说明问题。一方面水是农业生产的基本条件,是人类生存的前提;另一方面又不能受洪涝灾害的侵

袭,所以早期的城市大都靠近河流、湖泊,而且大部分位于向阳的河岸台地上。《管子?乘马篇》中曾经这

样描述到:“高勿近阜而水用足,下勿近水而沟防省”。我国的黄河中下游、埃及的尼罗河流域、西亚的两

河流域都是农业发达较早的地区,在这些地区上也最早出现农业居民点和形成城市。除此之外,优越的地

理位置、良好的气候条件、适宜的土质等等也都是古代城市选址中考虑的因素。

(二)防御功能与城市发展

人类最初的居民点就具备防御功能。最初是防止野兽的侵袭,后来是防御其他部落的侵袭。陕西半坡原

始居民点外围的壕沟,就是防御设施。在后来城市的形成过程中,城址的选择一般都考虑防御要求,常常

会选择一些易守难攻的地点筑城。传说夏代就已经“筑城以卫君,造廓以守民”,在春秋战国时期,《墨子》

中就记载了有关城市建设和攻防战术的内容,提出了城市规模大小要与城廓农田和粮食储备保持相应关系,

以利于城市的防守。中国古代城市周围往往都有城墙护卫,有的城市由一套方城发展到两套方城,都城甚

至是三套方城,如明清北京城,每一层城墙为还有城壕环绕。由此可见,防御功能的强弱直接影响到城市

的生存。

西亚巴比伦城(Babylon)的平面呈矩形,筑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77****310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大学本科生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