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考点三地球的圈层结构[知识梳理]一、地球的内部圈层1.划分依据:地震波传播速度的变化,其中A表示______________波,B表示______________波。?2.不连续面(1)C______________界面:两类地震波传播速度都明显增加。?(2)D______________界面:A波完全消失,B波传播速度突然下降。?横纵莫霍古登堡3.内部圈层:C以上为______________,C、D之间为______________,D以内为地核(由E______________和F______________组成)。?4.岩石圈:由坚硬的岩石组成,包括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顶部(软流层以上的上地幔)。?地壳地幔外核内核地壳上地幔二、地球的外部圈层1.地球的外部圈层与岩石圈的相互关系(1)A大气圈:由气体和悬浮物组成的复杂系统,它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2)B______________圈:由地球表层水体构成的______________但不规则的圈层。?(3)C______________圈:地球表层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占有______________圈的底部、______________圈的全部和岩石圈(地壳)的上部。?氮氧水连续生物大气水2.地球的三个圈层(1)大气圈①范围:下部边界为地球海陆表面,上部边界约在高空______________千米处。?②低层大气的组成及作用。组成含量作用干洁空气氧二者占干洁空气体积分数的99%维持生物______________必需的物质?氮组成______________必不可少的元素?二氧化碳含量很少光合作用的重要原料,对地面起_________作用?臭氧吸收太阳______________,保护地球生物?水汽含量很少______________的必要条件?固体杂质2000~3000生命活动蛋白质保温紫外线成云致雨③分层。降低对流运动天气逆增水平运动电离层(2)水圈①组成:主体是______________,还包括其他水体形式。?②作用:参与物质能量转化,促进地理环境的发展和演化。(3)生物圈①概念:地球所有生物及其______________所构成的圈层。?②范围:大气圈下层、整个______________和地壳上层。?海洋生存环境水圈基础反馈读地球外部圈层结构示意图,完成第1~2题。1.关于图中各圈层特点的正确叙述是()A.水圈是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B.生物圈位于水圈与岩石圈之间C.大气圈温度随高度增加而降低D.岩石圈由厚度相同的岩石组成2.联系图中四大圈层,并促进各圈层间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的是()A.太阳辐射 B.大气环流C.水循环 D.海陆变迁答案1.A2.C解析第1题,水圈是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故A项正确;生物圈占有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上部,故B项错误;对流层的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平流层的气温随高度增加而上升,故C项错误;岩石圈的厚度在不同的地形区不同,故D项错误。第2题,联系图中四大圈层,并促进各圈层间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的是水循环,故C项正确。[能力突破]1.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划分及其特征依据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的变化,地球固体表面以下可划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个圈层。具体分析如下所示。圈层名称特征地壳①固体外壳;②厚度最小,其中大陆地壳较厚,大洋地壳较薄地幔上地幔①固态,上地幔上部存在一个软流层,物质处于熔融状态;②温度、压力、密度增大下地幔地核外核呈熔融状态内核呈固态,温度很高,压力、密度很大2.逆温现象及其影响分析(1)逆温现象。一般情况下,气温随海拔的升高而降低,大约每升高1000米,气温下降约6℃,但有时会出现气温随海拔升高而上升的现象,即出现了逆温现象(如下图所示B、C之间),根据其成因分为辐射逆温、锋面逆温、平流逆温和地形逆温等。(2)辐射逆温的生消过程分析。①图a为正常气温垂直分布情况。在晴朗无云或少云的夜晚,地面很快冷却,贴近地面的大气层也随之降温。离地面越近降温幅度越大,离地面越远降温幅度越小,因而形成了自地面开始的逆温(图b)。②随着地面辐射冷却的加剧,逆温逐渐向上扩展,黎明时达到最强(图c)。③日出后,太阳辐射逐渐增强,地面很快增温,逆温层便逐渐自下而上消失(图d、e)。辐射逆温厚度从数十米到数百米,在大陆上常年都可出现。夏季夜短,逆温层较薄,消失也快;冬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中图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精品课件 第2章 宇宙中的地球及其运动 第4讲 地球运动及其地理意义.ppt
- 中图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精品课件 第3章 地表形态及其变化 第5讲 岩石圈的物质循环、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ppt
- 中图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精品课件 第3章 地表形态及其变化 第6讲 外力作用、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ppt
- 中图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精品课件 第4章 地球上的大气及其运动 第8讲 常见天气现象及其成因.ppt
- 中图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精品课件 第6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规律 第15讲 整体性与地域分异规律.ppt
- 中图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精品课件 第7章 自然灾害 第16讲 常见自然灾害的成因与避防.ppt
- 中图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精品课件 第11章 发展与环境 第26讲 国土开发与保护.ppt
- 中图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精品课件 第11章 发展与环境 第27讲 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ppt
- 中图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精品课件 第12章 区域差异与区域协调 第28讲 区域与区域差异.ppt
- 中图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精品课件 第12章 区域差异与区域协调 第30讲 资源跨区域调配及其影响.ppt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