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CEP的贸易影响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1500字】.docxVIP

【RCEP的贸易影响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1500字】.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RCEP的贸易影响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

1.1RCEP产生的缘由

RCEP产生的缘由总的可以分为东盟内部和外部两大因素。

内部因素

竺彩华(2013)认为东盟从联盟内部发展的视角积极推进建设RCEP项目的主要因素有二,一是东盟与中日韩之间的经贸投入协作正在迅猛发展,将为东盟国家提供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二是东盟国家正力图确保其在亚洲东部地区经贸合作中的主导作用,积极完善并进一步优化与中、日、韩等六国已签订的自由贸易协定REF_Ref260249490\r\h[1]。

2.外部因素

陈淑梅(2014)根据东盟中十个国家政局、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以及后危机时期对东亚区域合作的政治走向、经济形势看法亦有不同,指出了各会员国相互之间在对于TPP问题上显示出了一个多轨制的关系特点REF_Ref263577276\r\h[2]。东盟中,有四个国家已成为了CPTPP的一员,在剩下六个国家中,经济实力比较强的有三个国家是潜在的成员国,而另外三个实力较弱的国家成为CPTPP成员国的概率较小。而且,在东盟十国内部也出现了关于怎么对待CPTPP的问题上很大的意见分歧,而这种分歧和可能演化出的问题将影响甚至危及的东盟自身的和谐与安定。

王金强(2013)指出,巩固并深入发挥东盟在与亚洲地区特别是东亚经济合作中的主导作用,而制衡TPP则是由东盟牵头提议实施RCEP的主要考量REF_Ref1620918686\r\h[3];竺彩华(2013)进一步表明,东盟力图通过实施RCEP来减少因TPP而分化东盟的风险,并维护东盟经济一体化的完整性。漆莉(2013)提出了RCEP产生的背景可以追溯到欧洲及美洲进一步的一体化给东盟带来的贸易压力REF_Ref1621557352\r\h[4]。

1.2RCEP对于中国的影响研究

赵青松和王文倩(2021)通过局部均衡模型测算RCEP的贸易效应,发现在零关税的场景下RCEP各成员国贸易量都显著增加,而且其他成员国获得的福利和经济总效益增加量大于中国的增加量;RCEP通过统一的体系解决了“意大利面碗效应”,有利于构建新的区域供应链和价值链REF_Ref1622011141\r\h[5]。

张恪渝和周玲玲(2021)通过GTAP模型分析得出三方面结论:宏观经济层面无论周期长短中国都将获益;沿海和华东地区获益最多,东北西北地区甚至可能出现实际GDP受损的情况;从产业层面来说,不论是全国还是区域来看,制造业多是可能受损甚至受损较大,而农业和劳动密集型部门获益明显REF_Ref1622498544\r\h[6]。

程大中,汪宁和甄洋(2021)通过数据分析RCEP的经济,制度规则以及发展前景指出:RCEP是我国经济以及整个亚太自贸区经济建设的重大发展项目,但目前RCEP本身还算不上是高水平自贸协定,因此在减少非关税壁垒等领域方面尚有一定发展前景REF_Ref1623154017\r\h[7]。

刘宇,吕郢康和刘莹(2017)通过将时间成本量化贸易便利性分析RCEP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发现削减货物过关时间+削减关税对中国GDP的增长的影响是单纯削减关税的10倍之多,连带收益的还有中国消费、贸易所涵盖的大部分生产环节REF_Ref1622935526\r\h[8]。

参考文献

[1]竺彩华.东亚经济合作的新抉择:TPP还是RCEP?[J].和平与发展,2013(02):13-28+106-107+125-142.

[2]陈淑梅,倪菊华.中国加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的经济效应一一基于GTAP模型的模拟分析[J].亚太经济,2014(02):125-133

[3]王金强.TPP对RCEP:亚太地区合作背后的政治博弈[J].亚太经济,2013(3):15-20

[4]漆莉.RCEP:中国推进东亚经济合作的机遇与对策[J].亚太经济,2013(01):13-16

[5]赵青松,王文倩.RCEP的贸易效应及其影响研究——基于局部均衡模型的分析[J].价格月刊,2021(12):52-59.DOI:10.14076/j.issn.1006-2025.2021.12.08.

[6]张恪渝,周玲玲.RCEP对中国经济及其区域内部的影响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21(11):37-53.DOI:10.13510/ki.jit.2021.11.003.

[7]程大中,汪宁,甄洋.中国参与RCEP:基础?规则与前景[J].学术月刊,2021,53(03):35-49.DOI:10.19862/ki.xsyk.000144.

[8]刘宇,吕郢康,刘莹.时间成本视角下RCEP对中国的经济影响——基于GTAP模型的测算[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

文档评论(0)

0212712300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关注原创力文档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