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文摘历史说真话的人.docVIP

初中语文文摘历史说真话的人.doc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2

说真话的人

一个民族要生存下去,不能没有说真话的人。让谁来说出真理?命运不仅要选择有识之士,还要选择无畏之人。

奏谤

清朝有个规定,要出访各国的大臣都写日记。日记要将所见所闻、所作所为,具体记载,随时咨报。郭嵩焘将他的出访日记抄寄一份,给了总理衙门。这份日记两万来字,总理衙门以《使西纪程》为名刊印出来。书一问世,就引爆了舆论。

有个名叫何金寿的人,时任翰林院编修,为日讲官,出来弹劾郭嵩焘,说他“有二心于英国,欲中国臣事之”。何某同事、翰林院侍讲张佩纶更主动,请朝廷撤换使臣,否则将有违民心。还有那位李慈铭在日记里对郭诛心:“诚不知是何肺肝,居心何在!”

那时,皇帝尚未亲政,一切都由太后做主,慈禧太后好像忘了她曾经对郭嵩焘的承诺,放任朝野上下攻击他,并下令将《使西纪程》毁版。

后来,梁启超在《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里还提起此事:“光绪二年,有位出访英国的大臣郭嵩焘,做了一部游记。里头有一段,也许说,现在的夷狄和从前不同,他们也有二千年的文明。嗳哟!可了不得。这部书传到北京,把满朝士大夫的公愤都激起来了,人人唾骂……闹到奉旨毁版,才算完事。”

当《使西纪程》被诏令禁毁时,李鸿章却自称反复看了四遍,并在给友人的信中为郭嵩焘鸣不平,说“筠仙虽有呆气,而洋务确有见地”,朝野却如此参毁奏谤,唯恐达官贵人从今皆引为鉴戒,噤声若寒蝉,中土必无振兴之期,日后更无自存之法,可为寒心。

郭嵩焘远在国外辩解了几句,便遭严旨申斥,斥他“固执任性”,所见实属褊狭,本应马上撤回,严行惩戒,姑念其驻英以来,办理交涉事务尚能妥当,所以宽大处理,如若固执己见,则以国法论处。

郭嵩焘想起太后召见时,言犹热耳:“你只一味替国办事,不要顾别人闲说,横直皇上总知道你的心事。”这话还算不算数?如今太后却变成了一块落井的最大石头。他明白了,自己只是被人利用来救一时之危机,危机一过去,自然卸磨杀驴,维持大清朝的“国体”,这便是太后的与时俱进。

他光明正大,怎么有辱国体了?就因为在日记里赞美了大清朝的敌人——那个发动了鸦片斗争、火烧圆明园,还要大清朝去致歉的英吉利?李慈铭《越缦堂日记》说他极度吹捧英国“法度严明,仁义兼至,富强未艾,寰海归心”,这哪里还是大清朝的臣子!

辞官

清流汹涌,看来必需辞职了,他上了一道请辞的奏折,销差去也。但他内心为集权制下的权力制衡忧愤不已,慈禧支配刘锡鸿做他的助手,其实是安插耳目,以监督外臣。刘出京时,携带一堆空白奏本,就是为弹劾之用。这时,郭嵩焘才幡然醒悟,原来出京之日的“和衷共济”,实则早已异心,而捏造各种罪名向朝廷打小报告,足见其蓄谋之深远。但郭嵩焘没有归咎于自己的言论,他坚信自己所说的是真理,没有一句不实;他也没有归咎于制度支配,王权就是制造冲突找麻烦的。不管这些了,他由衷地赞美了英国的民主制,因为只有民主制,才能“一味替国办事”。

威妥玛来访,两人谈起俄罗斯与土耳其战事。威妥玛说,我在中国很久,知道中国的情形与土国差不多。郭嵩焘说,中国有胜于土耳其者,也有不及者。胜之者,在以礼自处,无胜人之心,不喜黩武。若从“仿行西洋兵制,设立议政院”言之,则中国还不及土耳其。威妥玛还说,中国若能内修,则无惧强敌;不内修,则东西两洋皆将为敌。又说,中国有地利,有人才,就是没有好政治,所以,不能发挥作用。购买几尊西洋大炮,几支小枪,修造几处炮台,于事无补。何况近年才知有外交,尚蒙昧不知有内政,于百姓民生,不管不问,如此国家岂能独立?

郭嵩焘说,中国说的人多,做的人少,做的人被说的人熬煎,我在这里也没什么用了,不如销了差,早点回国去。

接替他的人,朝廷最终支配好了,是故人曾国藩之子曾纪泽。当时朝廷以他为使,本就是不得已,但凡有人能接替,就不会用他。

?

曾纪泽来电,提出在法国接印,郭嵩焘不兴奋,致书曾纪泽:“吾以英使兼法,接任大臣不至伦敦,无可交卸之理。持印赴法以求交涉,非所闻也。”曾纪泽想节俭,以为郭嵩焘回国要途经巴黎,顺便把印带来交接倒也省事。但经郭嵩焘一说,曾纪泽就来伦敦了。

曾纪泽公事公办,公事办完了,再论亲情。一起告辞了英国外相,晚上,曾纪泽请他吃饭,曾纪泽的全部随员都在。后来,有人告知他,说这一顿饭是曾纪泽要全部随员凑钱请他,以省公费。他心里明白,此举是要让全部人都有机会向他表示敬重和感谢。

恶制度难免有恶习,但人心还是向善的。郭嵩焘早就是中国传统的另类,如今又成了王权主义的异己。而曾纪泽还要在大清朝的制度支配下做事,即便恶习,也得坚持。郭喜爱英国方式,并不认为“英国方式”是英国人独有的,总以为“人同此心,心同此理”。

他很志向化,办外交也是如此,这正是他宏大的地方。在国际外交舞台上,从来不缺老练的外交家,如俾斯麦、李鸿章,但令他佩服的还不是这些人,而是英国首相迪斯雷

文档评论(0)

139****150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