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06消化与吸收二)、胰液分泌的调节促进胰液分泌的调节分泌受神经和体液双重调节,以体液调节为主。分为头期(迷走神经起作用,引起胃泌素释放、引起胃酸分泌、迷走神经兴奋增强分泌细胞对促胰酶素和促胰液素的敏感性)、胃期(胃-胰反射,其递质为乙酰胆碱)、肠期(促胰液素、促胰酶素、胃泌素等的作用)06消化与吸收2.抑制胰液分泌的调节:头期(交感神经的兴奋能减低,副交感神经兴奋引起的胰液分泌)、胃期(凡延缓食糜自胃排空的因素皆降低胰液分泌)、肠期(脂肪入回肠,会抑制胰液分泌)06消化与吸收二、胆汁的分泌与排出一)胆汁的成分和作用:成分:97%为为水,还有胆盐、胆色素、胆固醇、脂肪酸、卵磷脂及一些无机盐。成年人每天可分泌600-1200毫升,pH7.8-8.6。胆盐、磷脂、胆固醇、胆红素作用:为弱碱性,其中胆盐为结合的胆汁酸所形成的钠盐;胆固醇为胆汁酸的前身,肝脏内脂肪代谢的产物;胆色素为血红蛋白分解的终产物06消化与吸收二)胆汁分泌的调节:分泌受体液和神经的控制。体液因素(胃泌素的作用、促胰液素的作用、胆囊收缩素的作用);神经调节:迷走神经三)、胆囊的排空:当脂肪或蛋白质食物进入十二指肠后,引起胆囊收缩,奥狄氏(Oddi’s)括约肌舒张。食物在十二指肠内引起蠕动增强,蠕动波收缩前的容受性现象使括约肌和邻近的肠壁都出现暂时舒张,此时胆囊收缩,使胆汁总胆管流动的压力怎强,胆汁排入十二指肠06消化与吸收三、小肠的运动一)、运动形式1、分节运动:以环行肌舒缩为主的节律性运动2、蠕动:一种将食糜向大肠方向推动的运动3、移行性复合运动:MMC(Migratingmotorcomplex)4、摆动:以小肠纵行肌舒张和收缩为主的节律性运动,作用是使肠内溶物与绒毛相接触,并使之与消化液相结合Segmentationofthesmallintestine06消化与吸收PhaseI:静息期,90~120min
PhaseII:不规则性或者阵发性蠕动,30~45min
PhaseIII:蠕动与收缩加强期,5~10min
PhaseIV:过渡期5min
Significance:肠道清道夫作用,是小肠的管家Migratingmotorcomplex(MMC)06消化与吸收二)、小肠运动的调节神经调节:有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使小肠运动加强,交感神经使之减弱体液调节:胃泌素、胆囊收缩素、p物质等都能加强小肠运动;肾上腺素、胰高血糖素、促胰液素等抑制小肠运动。另外,激素也影响肠管活动06消化与吸收四、小肠液的分泌及其调节一)、两种腺体:十二指肠腺和小肠腺的分泌1、十二指肠腺:为富含粘液和水的碱性液体,保护肠粘膜,免受消化液的消化;与胰液、胆汁一起中和胃酸2、小肠腺:小肠绒毛上皮细胞的杯状细胞分泌,被小肠绒毛再吸收二)、小肠液分泌的机制:三)、小肠液分泌的调节1、神经调节:迷走神经兴奋可引起十二指肠腺分泌增加,交感神经兴奋则降低2、体液调节:肠黏膜分泌的肠泌素、组织胺、胃泌素、缩胆囊素、血管活性肠肽06消化与吸收五、肝脏的功能消化与吸收的功能:肝脏分泌的胆汁对脂肪的消化和吸收起重要作用代谢功能:肝脏对糖代谢、脂代谢、蛋白质代谢和维生素代谢起到重要作用清除功能:净化血液,保护其他器官免受生物活性颗粒的侵袭解毒与排泄功能:主要是解除氨的毒性06消化与吸收第五节大肠内消化一、大肠的运动1、袋状往返运动:主要由分节收缩完成,这种收缩在不同部位交替反复发生。2、集团运动:为强的推进性运动,可把内容物完全排空至下一段。3、排粪:动作部分是随意的,部分是不随意的06消化与吸收二、大肠的分泌与功能大肠黏膜有大量杯状细胞分泌黏液,局部刺激即可引起碱性粘稠的黏液分泌。结肠自身的摩檫等的机械刺激也引起分泌,刺激盆神经可引起黏液分泌。作用:对大肠壁具保护作用,对水的吸收及调节粪便中电解质的量有重要作用,结肠的屏障作用亦是大肠的功能。06消化与吸收第六节吸收一、吸收的部位和结构二、吸收的机制三、各主要物质的吸收06消化与吸收一、吸收的部位和结构吸收结构:肠壁自内到外为黏膜层、黏膜下层、肌层和外膜。小肠黏膜固有层及部分黏膜下层向肠腔突出形成许多皱壁,使小肠面积增大近三倍,全部小肠表面由黏膜上皮和固有膜伸向肠腔而形成的小肠绒毛,使小肠吸收面积增大10倍左右,每个绒毛表面和单层拄状上皮游离面伸出许多微绒毛,使其面积增大20倍。总吸收面积为200-250平方米吸收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及其基因复合体课件.ppt
- 文件管理课件.ppt
- 消费者态度的形成与改变课件.ppt
- 胃十二指肠溃疡病课件.ppt
- 神经模块脑外伤课件.ppt
- 酸碱平衡和酸碱滴定课件.ppt
- 第五章 药品管理立法课件.ppt
- 章化学平衡课件.ppt
- 第六章 免疫学检测技术课件.ppt
- 第六章 妊娠与分娩课件.ppt
- 社会救助实施活动策划方案四篇(最新) .pdf
- 秦皇岛市山海关区渤海乡社区工作者考试试题汇总2024 .pdf
- 竣工验收报告范文怎么写2022_项目竣工验收报告范文5篇 .pdf
- 督导整改报告 .pdf
- 第4课 《古代诗歌四首》(解析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课内外拓展延伸阅读(部编版).docx
- 第3课 《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解析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课内外拓展延伸阅读(部编版).docx
- 第4课 《一着惊海天——目击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原卷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课内外拓展延伸阅读(部编版).docx
- 第1课 邓稼先(原卷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同步教学阅读专项训练(部编版).doc
- 四年级期中家长会课件.pptx
- 英语(二)自考题-2 .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