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下古诗理解1(课外4首)竹里馆、春夜洛城闻笛、逢入京使、晚春【教师版】-A4.docxVIP

七下古诗理解1(课外4首)竹里馆、春夜洛城闻笛、逢入京使、晚春【教师版】-A4.docx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2

第PAGE页

七年级下册古诗理解梳理(一)

【教师版】

使用说明:默写易错字、重难点。

课外古诗词四首

(一)竹里馆

竹里馆王维独坐幽

竹里馆

王维

独坐幽篁里,

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

明月来相照。

→“独”,意为“独自”,没有孤单的意思。幽篁:幽深的竹林。

→高雅动作,表现诗人孤高自许,高洁脱俗。

→拟人,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的心情。

2.创作背景

王维信奉佛教,思想超脱,加上仕途坎坷,四十岁后就过上了半官半隐的生活。《竹里馆》就是王维晚年隐居在蓝田辋川时写的。

3.全诗翻译

我独自坐在这幽深的竹林里,一面弹琴,一面高歌长啸;在这幽深静谧的竹林中,没有人知道我在哪里,只有一轮明月静静照着我,与我为伴。

4.情感主旨

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的心情,表现了清幽宁静、高雅绝俗的境界。

5.活学活用

(1)赏析诗句“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3分)

诗人独自一人坐在幽深茂密的竹林之中,一边弹着琴弦,一边又发出长长的啸声。不论“弹琴”还是“长啸”,都体现出诗人高雅淡泊、超拔脱俗的气质。

(2)“独”是中国古代文人追求的一种精神境界,或表达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傲岸人格,或表达对独立人格的追求。说说“独”字好在哪里?(3分)

“独”是“独自”的意思,诗人独自坐在幽静的竹林里,时而弹琴,时而长啸,这一系列高雅的动作,表现诗人的孤高自许、高洁脱俗,借景抒情,表达了诗人宁静、淡泊、愉悦的心情。

(3)诗歌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能体现诗人思想感情的词语有哪些?(3分)

答:本诗描绘了月夜竹林的清新幽静,刻画了一个孤高自许、高洁脱俗的隐者形象,表达了诗人宁静、淡泊、愉悦的心情。词语是:独坐、弹琴、长啸。

(4)下面对《竹里馆》这首诗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写诗人独自一人坐在幽深茂密的竹林之中,一边弹着琴弦,一边发出长长的啸声,表现诗人的闲愁和苦闷。

B.“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意思是说,作者居于深林之中,无人关心,只有明月陪伴,倍感孤独。

C.“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两句,写出了作者虽然不为人知,但却有明月为伴,因此并未感到孤寂惆怅。

D.在本首诗中,诗人在与自然对话、与天地精神往来的惬意中,充分感悟到隐居生活的美好情趣,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的愁苦心情。

C(A.闲愁和苦闷不对,应为高雅闲淡、超凡脱俗B.诗人并不感到孤独D.去掉“愁苦”一词)

(5)王维《竹里馆》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中能体现诗人思想感情的词语只有“独坐”、“长啸”这两个词。

B.诗歌在写作上采用动静结合,以静衬动,以动衬静的写作手法。

C.诗歌营造了优美高雅的意境,表现了诗人的宁静淡泊之情。

D.诗歌前两句写“声”,后两句写“静”,更生动描绘了美好景色。

【解析】A.有误,诗人独自在竹林里独坐、弹琴、长啸三个词,可以看出诗人高雅闲适、超凡脱俗的性情。词语:独坐、弹琴、长啸。

(二)春夜洛城闻笛

春夜洛城闻笛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

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

何人不起故园情。

→“洛城”表明是客居洛阳城。

→暗飞声:声音不知从何处传来。

→夸张。

→折柳:指《折杨柳》,汉代乐府曲名。

→反问。表达思乡之切。

2.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唐玄宗开元二十二年(734年)李白游洛城时所作。洛阳在唐代是一个很繁华的都市,时称东都。当时李白客居洛城,大概正在客栈里,偶然听到笛声而触发故园情,因作此诗。

3.全诗翻译

这是从谁家飘出的悠扬笛声呢?它随着春风飘扬,传遍洛阳全城。客居之夜听到《折杨柳》的曲子,谁又能不生出怀念故乡的愁情?

4.情感主旨

抒发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和眷恋。

5.活学活用

(1)古人写诗非常讲究炼字,常有一字传神的妙处,赏析诗中“暗”和“满”的表达效果。(4分)

答:“暗”有断续、隐约的含义,吹笛人只管自吹自听,却不期然地打动了许多听众,引起人们无限的隐忧;“满”字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极写夜之宁静,笛之悠扬,反衬诗人内心闻笛后的孤寂心情。

(2)赏析:“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3分)

答:诗人听到这首《折柳》曲,便引起客愁乡思。写诗人自己的情怀,却从他人反说。强调“此夜”,是面对所有客居洛阳城的人讲话,为结句“何人不起故园情”作势。这是主观情感的推衍,不言“我”,却更见“我”感触之深,思乡之切。

(3)下列对《春夜洛城闻笛》的解释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这句话是写诗人听到有人在吹奏悠扬的笛声,内心高兴无比。

B.“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这句诗中,写作者在听到令人哀伤的《折杨柳》这首曲子后,思乡之情由此而生。

C.“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小蜜蜂教育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