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与2010版指南相比,取消服糖后3h的血糖指标,并且符合1个以上的指标就可确定诊断。同时,空腹和服糖后2h的血糖值切点更低,空腹从之前的5.3mmol/L降低到5.1mmol/L;服糖后2h血糖值从之前的8.6mmol/L降低到8.5mmol/L。**这里演示了1型糖尿病的自然史,从遗传易感性到胰岛炎β细胞损伤到发病前最后到临床发作,β细胞数量从胰岛炎β细胞损伤产生自体免疫后逐渐减少直至完全丧失*糖尿病并发症发病率高,且累及全身各个器官,严重者可使患者致残甚至危及生命,给家庭和社会造成沉重的负担。有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确诊时50%的患者已存在并发症,这些并发症可累及全身,包括: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糖尿病神经病变、脑卒中、心血管病变、外周血管病变等。**我国糖尿病卫生经济学研究较少。糖尿病诊断10年内常有明显的临床糖尿病神经病变的发生。在吸烟、年龄超过40岁以及血糖控制差的糖尿病患者中神经病变的患病率更高。糖尿病神经病变有许多特征,其中最常见且最重要的是外周神经病变。一项研究对广东地区某三级甲等医院2002~2005年符合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的住院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后得出:糖尿病足平均住院费用为20058.06元;****那么中国的糖尿病控制形式如何呢?据IDF统计发现,2011年中国因糖尿病死亡的人数高达113.2万,位列全球第一。2010年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的文章,2007年6月至2008年5月,杨文英教授等对中国14个省和直辖市20岁以上46239名成人的调查显示,中国糖尿病患病率和糖尿病前期比例为9.7%和15.5%,糖尿病患者已达9240万,成为世界第一糖尿病大国2009年,潘长玉教授发表的亚洲糖尿病治疗现状调查中国区结果显示,相对于1998年的结果,2006年糖尿病治疗达标率有所提高,但仍需进一步改善。而2012年纪立农教授发表在中华糖尿病杂志上的文章《中国2型糖尿病药物治疗现状与血糖控制的调查研究》显示,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在全国范围内选择各省/市具有代表性的重点医院,通过收集横断面基线资料发现,2010年全国85个城市,共435家医院的T2DM患者平均HbA1c水平为7.9%±1.8%,目标值为6.5%和7%的达标率分别为16.8%和32.3%,提示中国仍有超过2/3的T2DM人群血糖控制不达标*糖尿病有一个逐渐进展的病程,而2型糖尿病的预防是可能的。糖尿病的一级预防为防止患者由糖代谢受损发展为糖尿病,二级预防为防止糖尿病患者病情进展至血糖失控。*讲稿:对于这些糖尿病人群来说,良好的血糖控制非常重要,UKPDS的研究结果显示,降低HbA1c,可以有效减少并发症。HbA1c每下降1%,截肢或致命性外周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下降43%,微血管并发症下降37%,与糖尿病相关的死亡、心脏病、卒中也都有很大程度的下降。信息点延伸:1英国糖尿病前瞻性研究(UKPDS)始于1977年,研究目的在于回答一个基本问题: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强化血糖控制能否降低糖尿病并发症的危险。2UKPDS研究证实,2型糖尿病是一种严重的进行性疾病,在15年的研究期中,HbA1c水平及空腹血糖水平持续上升,表明胰岛β细胞功能进行性衰竭。UKPDS研究清楚地阐明,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改善血糖控制的强化干预治疗可以降低发生糖尿病晚期并发症的危险。关于这一点与早期在1型糖尿病患者中所进行的DCCT(糖尿病控制和并发症试验)研究结果一致。32型糖尿病的强化治疗经常需要不同药物的联合使用。从UKPDS得到的非常清楚的结论是,由于疾病进展,为了长期维持较好的血糖控制,许多糖尿病患者将需要胰岛素治疗。在UKPDS研究中,强化治疗所得到的血糖控制水平HbA1c7.0%是许多糖尿病治疗指南中推荐的目标。目前这一目标在大多数2型糖尿病患者中未能得以实现。因此,应加强对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4BMJ:《英国医学杂志》***ADVANCE和ACCORD研究的结果给我们造成了这样的困惑:强化降糖究竟能否给临床带来心血管方面的获益?***为什么UKPDS和DCCT/EDIC的结果,与前面我们提到的ACCORD、ADVANCE和VADT的结果截然不同呢?细分析这些研究的基线情况,我们可以发现:入组时的年龄、糖尿病病程、基线A1C水平有着明显的差异,尤其是糖尿病病程。这就提示我们,虽然ACCORD、ADVANCE和VADT研究中也采用了强化降糖的方案,但实际上糖尿病病程已有8-11.5年,并没有真正做到尽早。因此,其心血管事件的风险就大,强化降糖对心血管风险的预防就可能已为时晚矣。*这里详细介绍糖尿病教育、血糖监测、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