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文摘人生闻一多:诗人的心学者的魂.docVIP

初中语文文摘人生闻一多:诗人的心学者的魂.doc

  1.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2

闻一多:诗人的心,学者的魂

闻一多,我国闻名诗人和学者。抗日斗争时期,出于对国民党专制腐败之义愤拍案而起,投入反独裁争民主运动。抗战成功后,坚决反对国民党发动全面内战。1946年7月15日被国民党反动派特务暗杀于昆明。

????清华园的清雅

1932年8月,父亲应聘回到母校清华高校担当中国文学系教授,他谢绝了中文系主任的职务。学校还在扩建,房子不够。父亲短暂只身住在西门外的达园,半年后才搬进新建的西院教职员宿舍46号。

1934年11月,新建的教授宿舍“新南院”落成。父亲分得了其中最大的寓所之一——72号。这里有大小房间共14间。电灯、电话、冷热水、卫生设备一应俱全。环境也特别幽静。宽敞的庭院由矮柏围成院墙,一条甬道直通居室。

这是父亲一生中住过的最好的居所了。他特别兴奋,对新居进行了细心的设计和布置。母亲说,“新南院”的住户,大多在院内栽种各种花卉,父亲却在甬道两旁植上碧绿的草坪。草坪上只各点缀一个鱼缸,里面几枝淡雅的荷花,几条金鱼在其间悠闲游弋。放眼望去,别人家院里五彩缤纷,我们院中却满目青翠。

最令父亲自己满足的,也许要算他亲自在书斋窗前栽种的那几丛竹子了。他爱竹如宝,细心侍弄,使它们生长得枝繁叶茂,后来在昆明还时常念起来呢。

这潇潇翠竹、茸茸绿茵,透过书斋纱窗,与斋内满壁的古书、根雕的太师椅浑然一气,构成了一幅清爽高逸、充溢诗意的画面,人在其中,不由不勾起无穷的雅兴。

回到母校,父亲倍感亲切。这里是培育他成长的地方,他曾“饿着脑筋,烧着心血,惊慌着肌肉”(《园内》)像灵芝一般在这里强壮开放,由一个天真少年成长为一个热血青年,也曾怀着赤子深情在大洋彼岸为她热忱讴歌:“你是东方华胄的学府,你是世界文化的盟坛!”(《园内》)

阔别十年,学校在军阀混战的动乱局势中几经波折,在校长梅贻琦的主持下正走上励精图治的道路,延揽了不少人才。中国文学系的师资阵容也较强大,教授有朱自清、俞平伯、陈寅恪、杨树达、刘文典等闻名学者。父亲功底雄厚,但他仍觉得自己是半路出家,励志加倍奋进。

????真名士的熏陶

自武大以来,父亲便潜心古典文学。回清华后,对新诗虽仍旧关注,但已不再写诗,而完全沉迷于古籍并乐而忘返。

到清华的其次年,父亲在给老友饶孟侃的信中倾诉道:“我近来最苦痛的是发见了自己的缺限,一种最根本的缺憾——不能适应环境。因为这样,向外发展的路既走不通,我就不能不转向内走。在这向内走的路上,我却得着一个大劝慰,因为我证明了自己在这向内的路上,很有发展的希望。因为不能向外走而逼得我把向内的路走通了,这也可说是塞翁失马,是福而非祸。”

在信中,父亲还踌躇满志地谈了自己宏大的学术探讨安排:列出了《毛诗字典》《楚辞校议》《全唐诗校勘记》《全唐诗补编》《全唐诗人小传订补》《全唐诗人生卒年考?附考证》《杜甫新注》《杜甫(传记)》八大课题。

“向内”的路果真越走越宽,他的探讨不断拓展、深化,新的成果也不断涌现。除很多唐诗探讨的成果,从青大起先的《楚辞》探讨这时也多有所获,而《诗经》探讨也硕果累累。

冯友兰与叶公超后来谈起当代文人,都认为“由学西洋文学而转入中国文学,一多是当时的唯一底成功者”。(《闻一多年谱长编》)

父亲也特别自信。他在对臧克家谈到陈梦家的考古成果时说:“他也是受了我的一点影响。我觉得一个能写得出好诗来的人,可以考古,也可以做别的,因为心被磨得又尖锐又精炼了。”(臧克家《我的老师闻一多》)

这颗诗人的心用在学术探讨上,的确非同一般。郭沫若在父亲遇难后编《闻一多全集》,曾惊羡父亲治理古代文献“那眼光的犀利、考索的赅博,立说的新奇而翔实,不仅是前无古人,唯恐还要后无来者的”。他在列举了《诗新台鸿字说》一文和《天问释天》里说明“顾莵”的一条后,说:“像这样细密而新奇地发前人所未发的胜义,在全稿中触目皆是,真是到了可以使人瞠惑的地步。”(《闻一多全集》·郭序)全稿这些满篇胜义的成果,有不少(包括郭序所举的以上二例)都是父亲在清华园时完成或已经着手的。

朱自清先生后来在谈到“学者中有诗人的闻一多”时,也特殊指出了他治学的特色和独到之处。在盛赞父亲的学术散文“简直是诗”时,他说:“当然,以上这些都得靠学力,但是更得靠才气,也就是想象。单就读古书而论,当然得先通文字声韵之学;可是还不够,要没有活泼的想象力,就只能做出些点滴的饾饤的工作,决不能融会贯穿的。这里须要细心,更须要大胆。闻先生能体会到古代语言的表现方式,他的校勘古书,有些地方胆大得吓人,但却是细心吟味而得;心平气和读下去,不由人不信。校书本有死校活校之分;他自然是活校,而因为学问和技术的一般进步,他的成就骎骎乎驾活校的高邮王氏父子而上之。”(《中国学术的大损失——悼闻一多先生》)

有一颗诗人的心,讲课也非同

文档评论(0)

182****598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