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高考语文教考衔接之课内小说梳理.docxVIP

2025年高考语文教考衔接之课内小说梳理.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教考衔接之课内小说梳理

在部编新教材中,小说阅读涉及文学阅读与写作、外国作家作品研习、中国革命传统作品研习、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研习和整本书阅读五个任务群15篇文本和《红楼梦》。这些作品,从不同侧面展现了广阔的社会生活和世态人情,塑造了不同类型的鲜活的人物形象,其手法各异,风格不同,是高考命题的重要基础和依据。

任务群

作品

作者

类型

文学

阅读

与写作

百合花

茹志鹃

散文化

小说

哦,香雪

铁凝

散文

化小说

祝福

鲁迅

现实主义

小说

林教头

风雪山神庙

施耐庵

章回体

小说

装在

套子里的人

契诃夫

批判现实主义

小说

变形记

(节选)

卡夫卡

表现主义

小说

中国现当代作家

作品研习

阿Q正传

(节选)

鲁迅

讽刺性

小说

边城

(节选)

沈从文

散文化

小说

中国革命传统

作品研习

荷花淀

孙犁

“白洋淀派”

小说

小二黑结婚

(节选)

赵树理

“山药蛋派”

小说

党费

王愿坚

“纪实体”

小说

外国作家

作品研习

大卫·科波菲尔

(节选)

狄更斯

自传体

小说

复活

(节选)

列夫·

托尔斯泰

批判现实主义

小说

老人与海

(节选)

海明威

“迷惘的一代”

小说

百年孤独

(节选)

加西亚·

马尔克斯

魔幻现实主义

小说

整本书

阅读与研讨

红楼梦

曹雪芹

章回体长篇

小说

《百合花》/茹志娟

1.小说故事中出现百合花被子有什么用意?①情节上,百合花被子是情节的一部分,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②衬托人物形象。百合花被子把文中主要人物新媳妇、通讯员关联在一起,突出新媳妇和通讯员百合花般的高尚纯洁美好的心灵。

③揭示作品主题。通过百合花被子,既表现了战争时代的军民鱼水情,又歌颂了人性美、人情美。

2.《百合花》中“我”的作用。

①“我”是故事的叙述者和见证者,是故事的一部分。从“我”的视角叙述故事,增强了故事的真实性。

②“我”是小说的线索人物,贯穿整个故事。

③“我”为通讯员和新媳妇提供了活动环境,由“我”的所见所感展开,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④“我”对通讯员先是“生起气来”,再是“发生了兴趣”,然后是“从心底爱上了这个傻乎乎的同乡,通过我的细腻而有层次的心理活动来刻画人物,由远到近,由淡到浓,由表及里地刻画了小通讯员这个人物形象。

《哦,香雪》/铁凝

文中多次写到“铅笔盒”,谈谈你的理解。

①小木盒是香雪的铅笔盒,它笨拙、陈旧;自动铅笔盒是文化和知识、现代文明的象征。

②作者借香雪对铅笔盒的追求,表现山村少女对城市文明的向往。

③作者借助铅笔盒塑造了香雪这个人物形象,香雪对自动铅笔盒的追求表达了她自我认识的觉醒,包含了她对平等人格的追求,以及她对改变自己命运与家乡命运的憧憬。(人物与主题)

《祝福》/鲁迅

1.小说中常常以第一人称“我”来进行叙述,本文的“我”不是主人公,根据你的阅读体验,“我”是怎样一个人?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1)“我”是一个具有进步思想的小资产阶级的知识分子形象。

(2)作用:

①线索作用。祥林嫂一生的悲惨遭遇,正是通过“我”的所见所闻来展现的,“我”既充当小说中的线索,又是整个故事的见证者。

②增强故事的真实感。作者通过“我”的所见所闻来组织文字,展开情节,增强故事的真实感;

③深化主题。我憎恶鲁四老爷,同情祥林嫂。通过我的所感,来抒发感情,发表议论,以增强作品的感染力,深化中心思想。

2.鲁四老爷、四婶、柳妈都是小说中的次要人物,但是都间接地与主人公有联系,甚至左右了祥林嫂的命运,试以“柳妈”为例,联系全文,谈谈你对这个人物的看法。

①刻画人物形象。柳妈既是一个可怜可悲的人物,也是一个可恶、可恨的人物。

②推动情节发展。柳妈是一个小人物——长舌妇,却对主人公祥林嫂的死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

③突出小说主题。同是被压迫受剥削的下层人物;但由于封建伦理观念、迷信观念的毒害,在祥林嫂的悲剧命运中,却又不自觉地扮演着“帮凶”的角色,一步一步逼着祥林嫂往死路上走。

3.小说三次写祥林嫂的外貌,每次都不同,请结合小说内容具体分析说明这样刻画人物外貌有什么作用?(6分)

(1)第一次:“我”在河边最后一次见到祥林嫂,全文倒叙开头处第一次描写祥林嫂。祥林嫂的处境不仅不如第一次到鲁家(那时不幸却还健壮),而且不如第二次再到鲁家时了(那时悲惨但尚有生气)。这时肉体被摧垮,精神也已死亡。第二次:“我”在鲁家第一次看到祥林嫂,恰在祥林嫂夫死出逃,初到鲁家时。这段己点出遭遇的不幸,但也暗示着抗争的希望,所以尽管劳作辛苦,她却“口角渐渐的有了笑影,脸上也白胖了。第三次:我在鲁家第二次看到祥林嫂样,林嫂被从鲁家抢走卖到山里,夫死子亡后又回到鲁家。穿孝的衣着和头饰同第一次相同,所不同的是脸色和眼光,这表明祥林嫂的境遇一次不如一次。

(2)作用:通过眼睛与其他肖像描写相配合,表现了人物的质朴和善良,在对比中显示人物命运的变化

文档评论(0)

中高考语文资料 + 关注
实名认证
服务提供商

15年深耕,专注全国各地中高考语文资料收集整理!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