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庐山区四中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二节气候第3课时学案新版新人教版--第1页
第二章第二节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及影响因素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
2.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用知识的横向、纵向关系分析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读图、用图、提取有用地理信息的能力。
德育目标
使学生通过学习我国气候类型分布以及气候在各地区产生的影响,懂得因地制宜、合理利
用资源,使人和环境相互协调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教学重点难点
1.我国的气候类型及其特征
2.影响气候的因素
3.培养学生读图、用图、提取有用地理信息的能力。
【自主学习】阅读教材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2)内、外流区的划分大致以毫米等降水量线为界,外流区约占陆地面积
的,水量超过95%
(3)湖泊:内流湖基本上是湖,外流湖是湖。
2.(1)分析我国外流河的水文特征:
秦岭淮河一线以北河流水量,汛期开始,结束早,汛期,含沙量,
冬季河流;秦岭淮河一线以南河流水量,汛期开始早,结束,汛期长,含
沙量,无结冰期。
(2)分析我国内流河的水文特征:
水源补给以和为主,夏季为丰水期,其他季节水量少,甚
至,成为季节性河流。是我国最大内流河。
3.读第44页材料,填出京杭运河概况:
(1)京杭运河北起市,南至市,全长千米。
(2)京杭运河自北向南经过、两市和、、、
四省。
(3)京杭运河自北向南沟通、、长江和五大水系。
(4)在南水北调工程中,运河还将作为水北上到达京津的输水通道。
【合作探究】小组合作完成下列问题
1.分析我国气候复杂多样及季风气候显著的特征?
2.描述我国各气候类型的主要特征?
3.分析影响我国气候的因素?
1
庐山区四中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二节气候第3课时学案新版新人教版--第1页
庐山区四中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二节气候第3课时学案新版新人教版--第2页
4.探究复杂多样的气候对我国的生产、生活有哪些影响?
【知识构建】
一: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
(1)气候复杂多样: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气候
高原山地气候
(2)季风气候显著:世界上典型的季风气候区
二: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纬度因素海陆因素地形因素
【拓展延伸】雨热同期,对农作物、牧草和森林生长有利,夏热使我国喜温作物(棉花、水
稻、玉米等)种植的界限,要比世界其它地区纬度偏高得多。如1956年我国黑龙江省呼玛
县利用当地夏温较高的有利条件,辅以水利等措施,试种水稻成功,成为目前世界上水稻
分布的最北界限。天然橡胶在北纬20度的海南岛生长良好,而世界其他地区的种植界限不
超过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4华医网继续教育抗菌药物的临床合理应用与专项管理题库答案.docx VIP
- 站运游一体化课件.ppt
- 2023年江西中医药大学公共课《中国近代史纲要》期末试卷A(有答案).docx VIP
- 《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有机粉尘及所致肺部疾患.ppt
- 利用7805及7905设计一个输出为±(5-9)V_1A的直流可调稳压电源.doc
- 化工企业生产过程异常工况安全处置管理制度.docx
- 2024山东省《强化依法执业,加强医德医风建设》题库答案(共442题).docx VIP
- 商务英语核心词汇-3000词(详解版).docx
- DIN-EN-10152-CN欧洲标准 汽车钢电镀锌 定尺加工.doc VIP
- 幼小衔接课程模式的有效性探讨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