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2024届高考二轮复习非连续性文本专题训练论证思路的不同(含解析)--第1页
非连续性文本专题训练论证思路的不同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中华文明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具有自身民族特点的文化,也形成了一些带有普遍性
的思想和价值观念,能为解决当前人类共同面临的难题提供重要启迪。
在处理同周边国家和民族关系、同外来文化关系的过程中,中华文明秉持和而不同、求
同存异的哲学智慧。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提出了具有重要启示意义的伦理原则,即“己所不
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这一原则体现在文化领域,就是采取谦
虚开放的态度,与不同文明进行交流互鉴。比如,佛教产生于古代印度,传入中国后,经过
长期演化,同中国儒家文化和道家文化融合发展,最终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佛教文化,而
且从中国传播到了日本、韩国、东南亚等地。历史上,中国不乏多元族群与多元宗教,但无
论族群如何多元,总能因命运与共而融为一体;无论宗教如何多元,总能因交流互鉴而和谐
共存。中华文明是在中国大地产生的文明,也是同其他文明不断交流互鉴而形成的文明。这
为当前促进各国携手合作、维护世界持久和平提供了借鉴。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民本思想,早在商周之际就有“敬德保民”的民本主
义观念,经过演化发展,逐步形成了以儒家和道家为主要代表的两种民本思想。儒家民本思
想主要表现为:提倡以孝悌为本、仁政爱民的价值取向,主张礼法并用的政治管理制度,比
如“大畏民志,此谓知本”“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等。道家民本思想主要表现为:主张
尊重天道自然的客观法则和自然主义的思想;以及尊重民意的政治治理原则,比如“圣人无
常心,以百姓心为心”等。
今天,贫富差距、南北鸿沟问题是世界面临的目大挑战,也是引发一些国家社会动荡的
重要原因。各国推动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
民共享,而不能只是一小部分人受益、大部分人享受不到发展红利;坚持共同发展、推动合
作共赢,为最不发达国家人民提供更多支持,解决好全球发展失衡问题。今天,人类面临日
益严峻的生态环境危机,人与自然的关系日趋紧张。应对这一挑战,除了要进行环境治理,
更应从思想上纠正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偏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道法自然、天人合
一思想,对今天的人们仍有重要启示意义。中华文明在漫长的农业社会发展过程中,深刻意
识到人类的生产生活要符合自然运行的规律,逐渐形成“天人合一”的思想理念,追求人与
自然和谐共生。这一理念认为,人与自然是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有机整体,如果自然生态
答案第1页,共15页
2024届高考二轮复习非连续性文本专题训练论证思路的不同(含解析)--第1页
2024届高考二轮复习非连续性文本专题训练论证思路的不同(含解析)--第2页
遭到严重破坏,那么人类的一切发展都会失去依托,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以尊重和顺应自然规
律为前提。人类要秉持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理念,摒弃损害、破坏生态环境的发展模式,坚
持走绿色发展道路,共同应对挑战、承担责任,让人类文明在可持续发展中不断进步。
(摘编自吴根友《弘扬中华文明蕴含的全人类共同价值》)
材料二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几千年来唯一没有中断、发展至今的文明。中华文明
为何能够保持生生不息的强大生命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文明自古就以开放包容闻
名于世,在同其他文明的交流互鉴中不断焕发新的生命力。”分析中华文明的开放性和包容
性,深入理解中华文明开放包容特质,意义重大。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24五四制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学期--期中素养综合测试(含解析)陕西.pdf
- 2024专升本英语高频词汇道课 .pdf
- 2023年高校教师资格证之高等教育心理学题库带答案(完整版) .pdf
- 2023年证券从业资格-投资银行业务(保荐代表人)考试备考题库附带答案.pdf
- 2023年纪检工作总结报告范文(精选篇) .pdf
- 2023年第二学期教师个人工作总结个人工作总结 .pdf
- 2023年秋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综合测试试卷及答案 .pdf
- 2023年福建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 地理猜题卷(二) .pdf
- 2023年监理工程师之水利工程目标控制题库附答案(典型题) .pdf
- 2023年生态文明建设征文 .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