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021年一建专属资料《建筑工程管理与实务》
总结归纳
学习时总结归纳,考试时厚积薄发
-2-
总结归纳点1:六大水泥的特征及应用(注,本条知识点虽然不直接考核简答,更多的是考
核选择,但是涉及到后期的混凝土,这个大块案例考点的基础知识,所以一定要掌握)
硅酸盐水泥
普通水泥
矿渣水泥
火山灰水泥
粉煤灰水泥
复合水泥
主要特性
①凝结硬化快、早期强度高
②水化热大
③抗冻性好
④耐热性差
⑤耐蚀性差
⑥干缩性较小
①凝结硬化较快、早期强度较高
②水化热较大
③抗冻性较好
④耐热性较差
⑤耐蚀性较差
⑥干缩性较小
①凝结硬化慢、早期强度低,后期强度增长较快
②水化热较小
③抗冻性差
④耐热性好
⑤耐蚀性较好
⑥干缩性较大
⑦泌水性大、抗渗性差
①凝结硬化慢、早期强度低,后期强度增长较快
②水化热较小
③抗冻性差
④耐热性较差
⑤耐蚀性较好
⑥干缩性较大
⑦抗渗性较好
①凝结硬化慢、早期强度低,后期强度增长较快
②水化热较小
③抗冻性差
④耐热性较差
⑤耐蚀性较好
⑥干缩性较小
⑦抗裂性较高
①凝结硬化慢、早期强度低,后期强度增长较快
②水化热较小
③抗冻性差
④耐蚀性较好
⑤其他性能与所掺入的两种或两种以上混合材料的种类、掺量有关
总结归纳2:平面控制测量遵循的组织实施原则
平面控制测量必须遵循“由整体到局部”的组织实施原则,以避免放样误差的积累。大中型的施工项目,应先建立场区控制网,再分别建立建筑物施工控制网,以建筑物平面控制网的控制点为基础,测设建筑物的主轴线,根据主轴线再进行建筑物的细部放样;规模小或精度高的独立项目或单位工程,可通过市政水准测控控制点直接布设建筑物施工控制网。
总结归纳3:建筑物细部点高程位置的测设(会计算)
(1)地面上点的高程测设
测定地面上点的高程,釆用如图所示,设B为待测点,其设计高程为HB,A为水准点,已知其高程为HA。先测出a,按下式计算b为:
-2-
-2-
当前视尺读数等于b时,沿尺底在桩测或墙上画线(标记),即为B点高程。
(2)高程传递
用水准测量法传递高程
当开挖较深的基槽时,可用水准测量传递高程。图是向低处传递高程的情形。坑内临时水准点B之高程HB按下式计算:
HB=HA+a-(b-c)-d
式中,(b-c)为通过钢尺传递的高差,如高程传递的精度要求较高时,对(b-c)之值应进行尺长改正及温度改正。上例是由地面向低处引测高程点的情况。当需要由地面向高处传递高程时,也可以采用同样方法进行。
总结归纳4:建筑施工期间的变形测量
(1)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甲级的建筑;
(2)软弱地基上的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乙级的建筑;
(3)加层、扩建或处理地基上的建筑;
(4)受邻近施工影响或受场地地下水等环境因素变化影响的建筑;
(5)采用新型基础或新型结构的建筑;
(6)大型城市基础设施;
(7)体型狭长且地基土变化明显的建筑。
总结归纳5:当建筑变形观测过程中发生下列情况之一时,必须立即实施安全预案,同时应提高观测频率或增加观测内容:
(1)变形量或变形速率出现异常变化;
(2)变形量或变形速率达到或超出预警值;
-3-
-3-
-4-
(3)周边或开挖面出现塌陷、滑坡情况;
(4)建筑本身、周边建筑及地表出现异常;
(5)由于地震、暴雨、冻融等自然灾害引起的其他异常变形情况。
总结归纳6:灌注桩排桩支护的施工要求
(1)灌注桩排桩应釆取间隔成桩的施工顺序,已完成浇筑混凝土的桩与邻桩间距应大于4倍桩径,或间隔施工时间应大于36h。
(2)灌注桩顶应充分泛浆,高度不应小于500mm;水下灌注混凝土时混凝土强度应比设计桩身强度提高一个强度等级进行配制。
(3)灌注桩外截水帷幕宜采用单轴、双轴或三轴水泥土搅拌桩;截水帷幕与灌注桩排桩间的净距宜小于200mm;采用高压旋喷桩时,应先施工灌注桩,再施工高压旋喷截水帷幕。
总结归纳7:地下连续墙的施工要求
(1)应设置现浇钢筋混凝土导墙。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20,厚度不应小于200mm;导墙顶面应高于地面100mm,高于地下水位0.5m以上;导墙底部应进入原状土200mm以上;导墙高度不应小于1.2m;导墙内净距应比地下连续墙设计厚度加宽40mm。
(2)地下连续墙单元槽段长度宜为4~6m。槽内泥浆面不应低于导墙面0.3m,同时应高于地下水位0.5m以上。
(3)水下混凝土应采用导管法连续浇筑。导管水平布置距离不应大于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