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货币银行学第九章复习货币供给理论与货币供求均衡理论
第九章货币供给理论与货币供求均衡理论
第一节货币供给理论
一、货币供给理论的产生与发展1、货币供给理论是伴随现代银行制度的建立、发展过程中而逐渐形成的。菲利普斯(Phillips)于1921年《银行信用》一书中,第一次使用了“原始存款”、“派生存款”这两个现代商业银行普遍存在的概念内涵。
2、直到上世纪60年代,凯恩斯主义“失灵”,各种学派再次兴起,货币供给理论再次吸引了更多的经济学家。其中米德(Meade)和丁伯根(Tinbergen)最具影响。
3、70年代有了更多的发展,关注:货币定义;货币供给机制;货币供给的“内生性”与“外生性”的探讨。
二、货币供给理论主要涉及的范畴1、货币定义。
由狭义货币转向广义货币,以及货币层次划分。2、现代银行制度下的货币供给机制:A:中央银行控制与调节基础货币机制;B:商业银行创造存款货币机制;
C:在上述两重银行调节机制中构成现代市场经济运行中的货币供给机制。3、货币供给机制的理论模型。
现代银行制度下的货币供给机制,可用理论模型表述,具体是对M1或M2层次的货币乘数加以考察与推导;对货币乘数影响因素分析主要包括: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超额储备金率、现金“漏损率”等。
4、货币供给机制的“内生性”与“外生性”的探讨。
A:由市场经济自身内在的货币需求,也即由“看不见的手”支配而形成的客观的货币供应量,就是“内生性货币”,属于“内生变量”;
B:由货币当局的货币政策操控,经由中央银行“看得见的手”操作而形成的货币供应量,就是“外生性货币”,属于“外生变量”,也称“政策变量”。5、政府收支对货币供求的影响。
政府收支行为会否从“外生变量”角度影响货币供应?
1)政府的正常收支活动不会影响货币供给,即:收入=之支出,收支平衡;收入>支出,有结余。
2)政府的货币支出大于收入,出现赤字时,对货币供给会产生影响,即政府弥补财政赤字的方式有:
A:向社会公众举债,此时即期货币总量不变,只是存款帐户货币量转移;
B:向商业银行借款,也是存款货币量的转移,但是可能影响到商业银行未来的派生存款规模的变化;当然它又取决于政府资金的用途是消费性或投资性的,后者并不影响未来的货币供应总量。
C:向中央银行借款,即“凭空”在资产负债表中直接增加财政存款,也即“财政透支”发行。这种弥补财政赤字的方式直接银行货币供应总量。6、货币政策(另设章节)。
第二节货币供求均衡理论一、货币供求均衡的涵义
1、均衡:是一个由物理学引入经济学的概念。货币供求均衡无非是想说明:货币供给与货
1
币需求之间的对比关系:Ms=Md,货币供求均衡;Ms不等于Md,货币供求非均衡。2、名义货币需求与实际货币需求。A:货币供给自身创造了货币需求,两者在名义的数量上总是相等的;但是货币供应总量与名义货币需求总量的相等不是真正的货币供求平衡。B:我们需要的货币供求平衡是货币供给与由社会经济活动本身所引起的实际货币需求之间的平衡。
二、货币供求均衡与社会总供求均衡的关系
实际货币需求由什么决定的?货币供求均衡与社会总供求之间是什么关系?
1、首先社会总供给(AggregateSupply)引起了货币总需求,即一定时期内,社会商品与劳务总额引起对实际货币的需求:S――Md;
2、其次由实际货币需求通过现代银行机制引发货币供给:Md――Ms;3、其后由货币供给转变为社会公众“手持货币”,构成一定社会购买能力的社会总需求(AggregateDemand):Ms――D;
4、最后由社会总需求与社会总供给相对应,即:D――S,完成整个社会市场经济运行中的商品与劳务的流通环节,实现再生产的循环与周转。
5、上述循环圈清晰表明了社会总供求与货币供求之间的关系,并且也清晰表明了社会总供求与货币供求同时达到均衡的关键:
1)货币供求是由社会总供求所引起的;它是整个社会商品生产、商品流通决定货币流通的一个完整过程;
2)社会总供给能否达到均衡,首先需要货币供求达到均衡;如果货币供求失衡,则社会总求之间一定失衡;
3)实现货币均衡的关键是:货币供给量是否控制在社会经济运行对实际货币的需要量的范围之内;同样,对货币供应量的控制也是社会总供求达到均衡的关键。因为现实中真正存在的变量是社会总供给S与由现代银行机制提供的货币供应量Ms。三、货币供求均衡的实现机制1、将货币供给作为“内生变量”,即社会经济活动自身内在、客观需要的结果。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