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把培养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
造能力放在重要地位。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突出学生的主体
地位、创设学生积极思维的教学情境等,着力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
训练和培养,使其形成灵活的、敏捷的思维意识、良好的思维习惯
和思维品质,从而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兴趣;创造性思维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7661
(2011)07-069-01
当代社会高科技迅猛发展,信息激增,要把培养发展学生的创
新意识和创造能力放在重要地位。“为创造而教,为创造而学”的
思想已成为教学发展的根本趋势。
一、激发认识兴趣,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
发散思维是创造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流畅性、变通性、
独特性三个特征,也叫求异思维。运用这种思创造思维的特征是新
颖性、独特性,学生的创造思维表现为在学习活动中有所“发现”
或有创新地解决遇到的问题。
兴趣是调动学生积极思维的内在动力。学生对学习有了兴趣,
思维就有了动力,便能做到执着追求,大胆探索,积极思维。在语
文教学时,教师在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和教学方法的设计上,应适合
学生的认识水平。尽可能使学生感兴趣,以便使他们的大脑皮质层
形成两个占优势的兴奋中心,从而使学生将思维的触角伸向教材的
重点和知识的深处。
教师必须酷爱自己所教的学科,要真正承担起教书育人的职责,
在备课和讲课时,不但要熟练地掌握教材,更重要的是要精心安排
教学程序,从激发兴趣着手,使学生的被动情绪转化为愉快、积极、
自觉的学习情绪。要把学生当成认识的主人。
二、突出学生主体,培养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要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我们的教学要打破以往的老框框,
鼓励学生大胆提问,多问几个为什么?大胆探索,多几个设想?在
学生提出众多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方案中展开讨论,鼓励学生摆脱习
惯性认识程序的束缚,用思维独特性,以新奇、异常、罕见、首创
的思维去探索问题,建立评价标准,筛选出最佳方案。教师要树立
新的教学观,真正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鼓励学生多提问、提怪
问,启发学生活跃思维,允许学生超过教师。用发展的眼光爱护学
生、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培养学生的自信心,点燃起学生创造思维
的火花,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使学生从小具有一定的创造
力。
三、打破“思维惯性”,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①、在教学中,利用开放型题目,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来思考,
不仅思考条件本身,而且要思考条件之间的关系。能够根据条件运
用各种综合变换手段来处理信息、探索结论,这样有利于思维灵活
性的培养,也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积极探索的态
度,勤奋好学、不断进取的学风。
②、以思维其他品质的提高来促进思维灵活性的培养由于思维
的各种品质(如思维的灵活性、深刻性、广阔性、敏捷性、独创性、
批判性等)是彼此联系、密不可分的,处于有机的统一体中,思维
其他品质的提高能有力地促进思维灵活性的提高。
③、用灵活新颖的教法、学法指导,间接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
性教师的教法常常影响到学生的学法。例如,用引人入胜的教学
导入激发学习兴趣和热情。以“创设情境”、“叙述故事”、“利用矛
盾”、“设置悬念”、“引用名句”、“巧用道具”等新颖多变的教学手
段,使学生迅速进入积极思维状态。
四、纠正“思路狭窄”,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
思维的敏捷性是指思考问题时,思维主体能对客观事物作出敏
锐快速的反应,它反映了思维活动中的反应速度和熟练程度。使学
生的思维具有敏捷性,就是使学生思考问题的速度快,在转瞬之间
能够把应该想到的内容思考完毕,这是一个方面;另一个方面,就
是思考问题要做到合情合理。
①、设情境所谓“设情境”,就是教师运用语言描述或其他形
象化手段,把某种情形、某种状况、某种景象表现出来,使学生宛
如身临其境。在这样的条件下,请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要求思考问
题。由于学生已置身于某种情境之中,他们已经暂时变成了该情境
中的某个角色,此时思考问题就必须与与该情境的节奏相吻合,不
能任意拖延时间。这样,他们思考问题就会是主动的,积极的,因
而也是敏捷的。
②、求速度所谓“求速度”,就是教师安排学生的思维活动,
要有时间要求,使学生的思维活动在某种速度上进行。当然,教师
提出的速度要求,不能脱离学生的实际,应用学生可能达到的速度
要求学生。随着时间的推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