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神经元和神经纤维
学习目标:掌握神经纤维传导兴奋的特征。了解神经元的结构、神经纤维的功能。
第一节反射活动的一般规律一、神经元和神经纤维1神经元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2神经胶质细胞与神经元有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流,对于维持神经系统微环境的稳态和正常功能活动有着重要作用。(一)、神经元
神经元第一节反射活动的一般规律1.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胞体合成各种蛋白质的中心,接受和整合传入的信息并发出指令。树突主要是接受传入的信息。轴突产生和传导兴奋末梢可释放神经递质
1主要是传导兴奋,具有传导兴奋和轴浆运输的双重功能。第一节2.神经纤维的功能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着的兴奋或动作电位就称为神经冲动神经的功能性作用神经的营养性作用神经纤维将兴奋传到神经末梢,通过释放神经递质来改变受支配组织的功能活动。神经末梢经常释放某些营养性因子,调整受支配组织内在的代谢活动,持久性影响该组织的结构和生理功能。反射活动的一般规律
(1)完整性(2)绝缘性(3)双向性(4)相对不疲劳性3.神经纤维传导兴奋的特征神经纤维只有在结构和功能两方面都保持完整时才能传导兴奋。刺激神经纤维上任何一点所引起的兴奋,可同时向神经纤维的两端传导。神经纤维在传导兴奋时一般不会互相干扰。神经纤维能在较长时间内保持不衰减地传导兴奋的能力。
第一节4.神经纤维传导兴奋的速度1不同神经纤维传导兴奋的速度差别较大,这与神经纤维的直径、有无髓鞘和温度有着密切关系。2通过测定神经的传导速度,有助于诊断神经纤维的疾患和估计神经损伤的预后。反射活动的一般规律
第一节1根据传导速度:A(αβγδ)、B、C三类25.神经纤维的分类根据来源与直径:I、II、III、IV四类3根据有无髓鞘:有髓鞘神经纤维、无髓鞘神经纤维两类反射活动的一般规律
第一节6.轴浆运输顺向轴浆运输指轴浆能在胞体与轴突末梢之间流动,在轴突内借助轴浆流动而运输物质的现象。逆向轴浆运输胞体→轴突末梢轴突末梢→胞体反射活动的一般规律
神经纤维传导兴奋的特征:生理完整性绝缘性小结神经元和神经纤维的基本结构。双向传导性相对不疲劳性
神经元之间的功能联系
学习目标:掌握突触传递的特征。了解突触的结构、传递过程。
第一节反射活动的一般规律二、神经元之间的功能联系1突触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神经元与效应器之间发生功能接触的部位,是传递信息的重要结构。神经元与效应器之间的突触也称接头。突触化学性突触电突触定向突触非定向突触
第一节经典突触(定向突触)经典突触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构成。分类:轴--体突、轴--树突、轴--轴突(一)定向突触1.突触的基本结构和分类反射活动的一般规律
第一节(一)定向突触2.突触传递突触传递指突触前神经元的信息传递到突触后神经元的过程。电化学电反射活动的一般规律
第一节(1)突触传递的过程神经冲动达到轴突末梢→突触前膜去极化→Ca2+内流→突触小泡移动至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突触间隙→突触后膜,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突触后膜去极化或超极化→突触后电位突触后电位兴奋性突触后电位抑制性突触后电位反射活动的一般规律
EPSP兴奋性突触后电位突触前膜:兴奋性递质突触后膜:提高了对Na+的通透性Na+内流,突触后膜发生局部去极化即兴奋性突触后电位。(2).突触后电位
IPSP抑制性突触后电位突触前膜:抑制性递质突触后膜:提高了对Cl-的通透性Cl-内流,突触后膜发生超极化即抑制性突触后电位。(2).突触后电位
第一节(3)突触的可塑性突触的形态和功能可发生较持久改变的特性或现象称为突触可塑性。从生理学角度看,突触的可塑性主要指突触传递效率的改变。反射活动的一般规律
第一节(二)非定向突触非定向突触细胞间信息的传递通过神经递质,但并不是通过经典突触实现的,称为非定向突触传递。非突触性化学传递:如曲张体特点①没有前膜与后膜的特化结构②不存在一对一的支配关系,一个曲张体能支配较多的效应细胞③曲张体与效应细胞间的距离大于20nm④信息传递花费的时间长⑤递质弥散到效应细胞时,能否发生效应取决于效应细胞上有无相应的受体。反射活动的一般规律
第一节(三)电突触电突触特点通过缝隙连接实现的一类信息传递方式称为电突触传递。①膜之间的间隙小,只有2~3nm。②轴浆中没有聚集的突触小泡。③细胞间通道将胞浆直接沟通。④信息传递双向性,电阻低,是一种电传递。⑤没有潜伏期,传递速度快。电突触传递:如缝隙连接反射活动的一般规律
中枢兴奋传播的特征单向传播突触前末梢→突触后神经元中枢延搁:兴奋在中枢传播时需要较长时间兴奋的总和:空间总和;时间总和突触后电位:局部电位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