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法治建设与道德建设的协调.docVIP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法治建设与道德建设的协调

【摘要】

一直以来,法与道德的关系是法学界不断争论的话题,马克思主义法学认为,不能笼统地看待法律与道德的关系。法律、道德与阶级根底是紧密相联的,法律与统治阶级的道德,无论在本质方面还是内容方面,都是相同的、一致的,只不过表现形式,调整手段不同而已。法律与被统治阶级的道德本质不同,内容也不相同,所以,不能泛泛的说法律与道德的关系,而应该具体化。一方面,法律是传播道德的有效手段,另一方面,道德是法传播标准和推动力量,法律标准必须要有道德作为价值根底,道德的状况制约着立法的开展,并且道德对法的实施起着不可无视的促进作用,有些社会关系领域法律不能调整,或虽然应该由法律调整,但由于某些原因没有作出规定,在这些领域加强道德调整有助于弥补法律调整的缺乏。尤其是在当代的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法律与道德的一致性凸显的更明显,充分应用二者之间的一致性治理国家,对构建和谐社会秩序有不可估量的作用。笔者以本文为载体,从法与道德的含义,法与道德的一致性、互动性,及如何处理法与道德的协调性促进社会秩序的和谐开展提出粗略的观点,以供进一步的研究学习。

【关键词】

法律与道德;一致性;协调性;依法治国;以德治国

法与道德是法理学中的一对根本范畴,它们的关系是法学中的一个经久不衰的问题,由于文化背景的差异以及法学观念的不同,法学家们对法与道德的关系的争论与探讨也是众说纷纭。在西方先后出现了自然法学派,分析实证法学派和社会法学派的争论,理论观点互不相同,根据马克思主义法哲学的原理,法与道德具有实切关系,具有广泛的一致性,它们都属于上层建筑,决定于社会的经济根底并为之效劳,都是社会控制的方式与手段,内容上都表达了某种社会要求,二者相互渗透,相互重叠。在当代中国,法律与道德仍然是上层建筑的组成局部,都是维护社会秩序、标准人们思想和行为的重要手段,社会主义法律是进行道德建设的重要手段,道德教育是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重要条件。二者相互促进,协调开展,共同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与政治文明建设的顺利进行。党中央提出将“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的治国方略,就是法律与道德一致性,互动性与协调性的实质表达,我们充分认识、掌握、运用法与道德的关系,有利于推动我国立法、执法、司法工作的向前开展,有利于提高全国公民的道德素养,更有利于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建设。

一、法与道德的含义

(一)、法的概念

法在中国古汉字中写作“灋”。据《说文解字》中解释:“灋,刑也,平之如水,从水;廌,所以触不直着去之,从去。”据说,廌是一种独角兽,它“性知有罪,有罪触,无罪那么不触。”[1]这就是最早的“神兽裁判”思想。汉字中的“法”具有“平”、“正”、“直”和“公正、裁判”的思想。同时,与汉字中的“法”相应的拉丁文JUS、德文Das?Recht、意大利文Diritto等也都有“平”、“正”、“直”的意思。可见,“法”是指一种判断平、正、直的标准。

随后,各国学者也都不同角度给法下了一个定义。例如我国清末法学家沈家本说“法者,天下程式,万事之仪表”。[2]1912年12月的《俄罗斯联邦刑法指导原那么》这一文件中指出:“法是与统治阶级利益相适应的、由该统治阶级有组织的力量保护着的社会关系体系(或秩序)”。为维辛斯基在《苏维埃社会主义法律科学的根本任务》的报告中指出:“法是以立法形式规定的表现统治阶级意志的行为规那么和为国家政权认可的风俗习惯和公共性规那么的总和,国家为了保护、稳固和开展对于统治阶级有利和惬意的社会关系和秩序,以强制力量保证它的施行。”[3]有学者在马克思主义法学观的指导下,并结合具体的法律实践给法下了一个定义:“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其实施的,反映着统治阶级(即掌握国家政权的阶级)意志的标准系统,这一意志的内容是由统治阶级的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它通过规定人们在相互关系中的权利和义务,确认、保护和开展对统治阶级有利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4]。相比之下,笔者更加赞同后者定义,该定义从马克思主义法学观的角度指出了法的物质制约性、阶级性、国家强制性、标准性等特征,正确的指出了法与其他社会标准的不同之处,并毫不避讳地成认法具有阶级性,这是与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的阶级性相符的,是迄今为止对法相对最正确的定义。

(二)、?道德的概念

在汉语中可追溯到先秦思想家老子所著的《道德经》一书。老子说:“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器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其中“道”指自然运行与人世共通的真理;而“德”是指人世的德性、品行、王道。”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钱穆先生的注解;“本者,仁也。道者,即人道,其本在心。”可见,“道”是人关于世界的看法,应属于世界观的范畴。在当时道与德是

文档评论(0)

199****474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02121022000045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