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总复习二轮总复习课后习题 板块一 中国古代史 第二讲 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古代中华文明的形成与发展 (2).doc

高考历史总复习二轮总复习课后习题 板块一 中国古代史 第二讲 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古代中华文明的形成与发展 (2).doc

  1.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PAGE4页共NUMPAGES5页

第二讲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古代中华文明的形成与发展

一、选择题

1.(山东学情联考)有学者指出,就综合国力来讲,秦国的文明程度、人力和物质资源不一定较六国强,但秦王能最大限度地调动一切资源,通过一级一级的组织把权力集中于君王,整个国家被组织成为一台高效有力的战争机器,进而一口一口地将六国吞噬掉。该学者意在说明秦统一全国的重要原因是()

A.综合国力的增强

B.分封制的普遍推行

C.君主权力的强化

D.统治者的雄才伟略

2.(山东菏泽一模)有学者指出,中国制度具有“强大的国家能力”,中国从秦汉开始就建立了世界上最早的“现代国家”,先于欧洲一千八百年。“现代”是指()

A.严密的法律体系

B.精细化的基层管理

C.理性化官僚体系

D.大一统的儒家思想

3.西汉初年,黄老思想家在批判法家严刑苛法破坏社会关系的同时,又认识到立法制刑、悬赏设罚具有明辨好恶、审察奸邪、消弭祸乱的积极意义。这一认识的出发点是()

A.加强中央集权

B.恢复发展经济

C.倡导无为而治

D.维护社会稳定

4.(山东济宁高三期末)在汉朝的政治语汇中,常常可以看到“拨乱反正”的说法,下表为其中的某些叙述。它表明拨乱反正的核心是()

内容

出处

(刘邦去世后,群臣赞美他)拨乱世反之正,平定天下

《史记·高祖本纪》

高皇帝拨乱世反诸正

《史记·三王世家》

拨乱诛暴,平定海内,卒践帝祚,成于汉家

《史记·秦楚之际月表》

汉兴,拨乱反正,日不暇给

《汉书·礼乐志》

A.结束农民战争 B.否定秦朝暴政

C.继承秦的制度 D.消除地方割据

5.(山东潍坊期中)汉武帝采纳文帝时贾谊“上收铜,勿令布”的建议,禁止郡国铸钱,让各郡(国)把以前铸的钱全部销毁,将铜料输送给三官,并在产铜的地方设置铜官,负责采矿冶铜并把铜输送到中央。这些做法()

A.旨在稳定市场秩序

B.体现西汉政府的重农抑商政策

C.加重地方财政危机

D.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6.(湖南衡阳一模)游士本是奔走于诸侯之间,宣扬自己政治主张的特殊阶层。但西汉武帝后,游士之游从汉初时政治性很强的社会活动逐步发展成为结伴交游,欣赏自然景观的游览活动。发生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社会阶层流动的加速

B.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

C.中央集权的逐步强化

D.传统礼乐制度的瓦解

7.(辽宁沈阳一模)东汉光武帝下令“广求民瘼,观纳风谣”,将民间品评歌谣作为郡国长官政绩考评参照。东汉时,荆州刺史郭贺因百姓赞“厥德仁明郭乔卿,忠正朝廷上下平”,被赐以三公之服。据此可知,东汉民间品评谣谚()

A.起到监督官吏的社会作用

B.是九品中正制的雏形

C.成为考核官吏的主要依据

D.遏制了地方官员贪腐

8.东汉末年为了对抗农民起义,出现了许多“坞堡”。坞堡是豪强地主以血缘和地域为载体,以宗族与乡里为纽带而形成的武装组织,且耕且战,自保自存。这一组织()

A.是政府继续推行重农抑商政策的体现

B.加强了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C.强化了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因素

D.有利于中央集权的进一步加强

9.(山东济宁一模)南北朝时期,金属货币在北方几乎绝迹,谷帛代替了钱币作为交易媒介。但在南方,金属货币的使用范围却不断扩大,还产生筹码不足和钱币盗铸等问题。这反映出当时()

A.南方经济水平高于北方

B.南北方商品经济发展程度不同

C.货币的功能和价值下降

D.中央政府对地方的管控力减弱

10.(山东威海高三期末)下面是战国和西汉西北部地区农牧界线分布图,该线以北是游牧区,以南是农耕区。引发农牧界线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军阀割据局面的出现

B.政府边疆政策的影响

C.北方气候条件的恶化

D.文化融合趋势的加强

11.(山东烟台期末)《魏书》记载:“昔黄帝有子二十五人,或内列诸华,或外分荒服。昌意少子,受封北土,国有大鲜卑山,因以为号。……黄帝以土德王,北俗谓土为托(拓),谓后为跋,故以为氏。”这体现了()

A.尊祖敬宗的宗法观念

B.民族交融的不断加强

C.国家统一的历史趋势

D.多元一体的认同意识

12.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遥领和虚封制度。遥领就是以不属于本政权的州郡设置刺史、太守,而虚封则是受封的诸侯王只有虚号,其封土则在其他政权境内。如蜀国马超领凉州牧,吴国孙休为琅邪王,凉州与琅邪均位于曹魏境内;北魏“以会稽、苍梧、建业、丹阳等郡,封其臣为公侯”。这一制度 ()

A.彰显国家统一的愿望

B.宣示王朝统治合法性

C.激励部下进取的斗志

D.制造对敌对政权的压力

13.(浙江慈溪期末)魏晋时期法典的编制和修订落入儒臣之手,于是他们有更多的机会尽量将儒家之精华“礼”糅杂在法律条文里,一直到法律全部为儒家思想所支配为止。这表明魏晋时

文档评论(0)

602121068gr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