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第PAGE4页共NUMPAGES5页
第二讲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古代中华文明的形成与发展
一、选择题
1.(山东学情联考)有学者指出,就综合国力来讲,秦国的文明程度、人力和物质资源不一定较六国强,但秦王能最大限度地调动一切资源,通过一级一级的组织把权力集中于君王,整个国家被组织成为一台高效有力的战争机器,进而一口一口地将六国吞噬掉。该学者意在说明秦统一全国的重要原因是()
A.综合国力的增强
B.分封制的普遍推行
C.君主权力的强化
D.统治者的雄才伟略
2.(山东菏泽一模)有学者指出,中国制度具有“强大的国家能力”,中国从秦汉开始就建立了世界上最早的“现代国家”,先于欧洲一千八百年。“现代”是指()
A.严密的法律体系
B.精细化的基层管理
C.理性化官僚体系
D.大一统的儒家思想
3.西汉初年,黄老思想家在批判法家严刑苛法破坏社会关系的同时,又认识到立法制刑、悬赏设罚具有明辨好恶、审察奸邪、消弭祸乱的积极意义。这一认识的出发点是()
A.加强中央集权
B.恢复发展经济
C.倡导无为而治
D.维护社会稳定
4.(山东济宁高三期末)在汉朝的政治语汇中,常常可以看到“拨乱反正”的说法,下表为其中的某些叙述。它表明拨乱反正的核心是()
内容
出处
(刘邦去世后,群臣赞美他)拨乱世反之正,平定天下
《史记·高祖本纪》
高皇帝拨乱世反诸正
《史记·三王世家》
拨乱诛暴,平定海内,卒践帝祚,成于汉家
《史记·秦楚之际月表》
汉兴,拨乱反正,日不暇给
《汉书·礼乐志》
A.结束农民战争 B.否定秦朝暴政
C.继承秦的制度 D.消除地方割据
5.(山东潍坊期中)汉武帝采纳文帝时贾谊“上收铜,勿令布”的建议,禁止郡国铸钱,让各郡(国)把以前铸的钱全部销毁,将铜料输送给三官,并在产铜的地方设置铜官,负责采矿冶铜并把铜输送到中央。这些做法()
A.旨在稳定市场秩序
B.体现西汉政府的重农抑商政策
C.加重地方财政危机
D.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6.(湖南衡阳一模)游士本是奔走于诸侯之间,宣扬自己政治主张的特殊阶层。但西汉武帝后,游士之游从汉初时政治性很强的社会活动逐步发展成为结伴交游,欣赏自然景观的游览活动。发生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社会阶层流动的加速
B.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
C.中央集权的逐步强化
D.传统礼乐制度的瓦解
7.(辽宁沈阳一模)东汉光武帝下令“广求民瘼,观纳风谣”,将民间品评歌谣作为郡国长官政绩考评参照。东汉时,荆州刺史郭贺因百姓赞“厥德仁明郭乔卿,忠正朝廷上下平”,被赐以三公之服。据此可知,东汉民间品评谣谚()
A.起到监督官吏的社会作用
B.是九品中正制的雏形
C.成为考核官吏的主要依据
D.遏制了地方官员贪腐
8.东汉末年为了对抗农民起义,出现了许多“坞堡”。坞堡是豪强地主以血缘和地域为载体,以宗族与乡里为纽带而形成的武装组织,且耕且战,自保自存。这一组织()
A.是政府继续推行重农抑商政策的体现
B.加强了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C.强化了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因素
D.有利于中央集权的进一步加强
9.(山东济宁一模)南北朝时期,金属货币在北方几乎绝迹,谷帛代替了钱币作为交易媒介。但在南方,金属货币的使用范围却不断扩大,还产生筹码不足和钱币盗铸等问题。这反映出当时()
A.南方经济水平高于北方
B.南北方商品经济发展程度不同
C.货币的功能和价值下降
D.中央政府对地方的管控力减弱
10.(山东威海高三期末)下面是战国和西汉西北部地区农牧界线分布图,该线以北是游牧区,以南是农耕区。引发农牧界线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军阀割据局面的出现
B.政府边疆政策的影响
C.北方气候条件的恶化
D.文化融合趋势的加强
11.(山东烟台期末)《魏书》记载:“昔黄帝有子二十五人,或内列诸华,或外分荒服。昌意少子,受封北土,国有大鲜卑山,因以为号。……黄帝以土德王,北俗谓土为托(拓),谓后为跋,故以为氏。”这体现了()
A.尊祖敬宗的宗法观念
B.民族交融的不断加强
C.国家统一的历史趋势
D.多元一体的认同意识
12.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遥领和虚封制度。遥领就是以不属于本政权的州郡设置刺史、太守,而虚封则是受封的诸侯王只有虚号,其封土则在其他政权境内。如蜀国马超领凉州牧,吴国孙休为琅邪王,凉州与琅邪均位于曹魏境内;北魏“以会稽、苍梧、建业、丹阳等郡,封其臣为公侯”。这一制度 ()
A.彰显国家统一的愿望
B.宣示王朝统治合法性
C.激励部下进取的斗志
D.制造对敌对政权的压力
13.(浙江慈溪期末)魏晋时期法典的编制和修订落入儒臣之手,于是他们有更多的机会尽量将儒家之精华“礼”糅杂在法律条文里,一直到法律全部为儒家思想所支配为止。这表明魏晋时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高考历史总复习二轮总复习课后习题 板块二 中国近现代史 第七讲 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民主革命道路的探索与胜利 (2).doc
- 高考历史总复习二轮总复习课后习题 板块二 中国近现代史 中国近现代史综合检测(A卷).doc
- 高考历史总复习二轮总复习课后习题 板块一 中国古代史 第三讲 隋唐、宋元时期——古代中华文明的成熟与繁荣.doc
- 高考历史总复习二轮总复习课后习题 板块一 中国古代史 中国古代史综合检测(A卷).doc
- 高考历史总复习二轮总复习课后习题 核心素养训练3 史料实证类 (4).doc
- 高考历史总复习二轮总复习课后习题 回扣教材预测训练4 世界古代近代史综合预测练 (3).doc
- 高考历史总复习二轮总复习课后习题 热点预测训练2 生态文明 和谐共生.doc
- 高考历史总复习二轮总复习课后习题 热点预测训练6 立德树人 科教发展.doc
- 群体性事件应急处置预案.pdf
- 盐水浓度的分析1.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