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语文单元教学“素养型目标”的设计框架及编
写策略
作者:***
来源:《教学与管理(中学版)》2024年第05期
“素養型目标”如何设计和编写是新课标下语文单元教学理论研究的重要问题,也是当前学
界亟需探究的现实课题。以语文教科书中最常见的文学类单元为例,可从其主题意义、文本形
式、综合应用三个层面,设计一种由人文性目标、要素性目标和迁移性目标组成素养型目标的
框架结构。基于此框架结构,可将课标、教材、学情的学习分析作为目标预期的确立依据,以
总目标、分目标、主任务的学习转化明确目标落实的课堂形式,以品格、能力、成果的学习表
现建构目标达成的阐释向度。
新课标;核心素养;语文单元教学;素养型目标
刘洪祥.语文单元教学“素养型目标”的设计框架及编写策略[J].教学与管理,2024(13):
37-41.
语文单元教学作为一种“微课程”设计,其“素养型目标”如何设计和编写是探究《义务教育
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综合构建素养型课程目标体系”[1]的题中要义,也是深化语文
单元教学理论认识、统领语文单元教学实践并发挥其撬动课堂教学改革“支点”作用的“首要问
题”[2]。它须凸显四重意蕴特征:一是素养化,侧重“语文”的学科意义,指素养型目标在根本
上受到语文核心素养的统领;二是结构化,侧重“单元”的内容意义,指素养型目标要体现教学
内容的系统性重构,将内容单位组元重构为学习单位组元;三是学习化,侧重“教学”的过程意
义,指素养型目标要体现学习的完整性、层次性和系统性,围绕语文实践来设计学习任务;四
是结果化,侧重“目标”的自主意义,指素养型目标要体现学生完整学习之后的预期结果。基于
此认识,本文将以统编教材文学类单元为例,聚焦素养型目标的设计与编写问题:首先根据文
学类单元的特点及其学习价值,从主题意义、文本形式、综合应用三个层面,设计一种由人文
性目标、要素性目标和迁移性目标组成的框架结构;继而结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具体阐述
基于框架的目标编写策略,以期深化新课标下语文单元教学的理论认识,助力中小学语文单元
教学的实践探索。
一、语文单元教学“素养型目标”的设计框架
之所以通过文学类单元分析素养型目标的框架设计,是因为它是语文教科书的主要构成,
且多由文质兼美的经典文学作品组成,是语文学科特性之“文以载道”的典范代表——在主题和
形式上均具有典范的学习价值。而在实质上,语文单元教学素养型目标的框架设计,旨在彰显
和落实这种典范学习价值的过程中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具体来讲,植根“审美表达”实质区域,
以“语言运用”为逻辑起点,凸显文学类单元在主题与形式上的双重学习价值,我们可尝试从单
元的主题意义、文本形式和综合应用三个层面,设计一种由人文性目标、要素性目标和迁移性
目标组成的框架结构。
植根1.“审美表达”实质区域
实际上,语文单元教学的目标设计首先需要辩明一个“实质区域与形式区域”关系的认识问
题。用胡塞尔的话来说:“形式‘区域’毕竟不是与实质区域(即区域本身)相一致的东西。严格
说来它不是一个区域,而是一般区域的空形式;它不是使一切具有其实质的本质特殊化区域与
自己并列,而是(尽管只是形式的)使其在自己之下。”[3]
当前,单元教学作为新课标背景下自上而下的教改探索形式,常处于“一般区域的空形式”
状态。这种状态下的单元教学目标设计多关注形式性的单元架构,往往无力顾及语文学科特性
及其教学要求,只能谋求以普适性的“空形式”僵硬地推及语文单元教学。它导致的结果是:设
计者站在形式区域的一端,而语文教师则站在实质区域的一端,他们虽能相互遥望但又难以有
效合璧。于是,常年浸染于学科实质区域的语文教师,对“一般区域的空形式”目标设计及其理
论抽象往往表现出教学行动上的窘态,他们可能理解其中的道理却又很难用于教学实践,反而
会产生一种超出自身经验认识和能力范围的无力感。
为克服这一现象,文学类单元教学的素养型目标框架,须植根于文学所属的实质区域来思
考和设计。在现代性推动的学科分类机制中,哈贝马斯将文学划分到以文字符号形式表现人类
审美情意的“审美表达”区域[4],它与“认知工具”区域的数学、生物、物理等学科,以及与“道
德实践”区域的历史、政治、道法等学科,有着学科旨趣和特性上的根本差异。实质上,“审美
表达”区域的划定也正对应了新课标“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的基本学习理念,即“感
受文学语言和形象的独特魅力,获得个性化的审美体验”“了解文学作品的基本特点,欣
文档评论(0)